外國宣教師在純德女中(1948-1956)的關懷典範之研究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5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外國宣教師在純德女中(1948-1956)的關懷典範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從諾丁關懷倫理學的觀點,探討光復初期純德女中這所全台最早女學校的整體氛圍,以及外國宣教師杜姑娘與德姑娘和純德女中師生的互動情形,研究目有二:1. 探討純德女中的整體氛圍;2.探討杜姑娘與德姑娘的關懷典範。 本研究經由與十一位純德女中的校友及教職員進行訪談,蒐集到大量的口頭錄音資料後,先將錄音資料轉成逐字稿,再轉稿整理為訪問紀錄。研究者利用這些訪問紀錄,輔以德女中校友及教職員所發表的文件資料,以及所提供的照片資料中,歸納出以下兩點結論: 一、影響純德女中的整體氛圍,可以分為1.外部環境:教育政策與環境的影響、文化融合的問題、與男校淡江中學的關係;及2.內部經營:「愛與服務」的教育目標、小而巧的學校規模、多元的課程安排、師生長期的相處。 二、外國宣教師杜姑娘與德姑娘在純德女中的關懷典範,可以分為1.關心:來自加拿大的關心、主動的關心之情、長時間的關心;2.照料:多面向的照料、全心全力的照料;3.關懷:身教、對話、實踐、肯定;及4.受關懷:對純德女中師生的影響、純德女中師生對杜姑娘與德姑娘的懷念。 根據研究的結果,對於教育實踐提出三項建議: 一、對中等教育的建議:1.在教育目標上,建議不要以認知的學習為唯一目標,更要重視情意的培養,以教育出具有關懷能力的下一代;2.在學校規模上,建議減少各個學校的學校人數及班級人數,以利師生彼此關係的建立;3.在課程安排上,建議需安排重視個殊需求與關懷實踐的多元課程;4.在師生相處上,要儘量讓師生相處較長的時間,以利師生有充足的時間建立關係,因此建議中等教育的規劃,能以社區完全中學為主。 二、對家政教育的建議:家政課程的核心是要處理個人、家庭、與其切身環境及大環境間的關係,所以須要以「關懷」為基礎,以利彼此關係的建立。由於家政在科目上為非考科,常有被邊緣化的現象,因此建議家政教師要發揮本身學科的優勢,尤其在教學上也可使用關懷倫理學「身教」、「對話」、「實踐」及「肯定」的教育方法,增進教學過程的關懷情境,以真正培養出具有關懷能力的學生。 三、對生命教育的建議:高中生命教育類選修課程,在課程建構上包含終極關懷與實踐、倫理思考與反省及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三個領域。1.由於終極關懷與實踐涉及人生觀、生死觀與宗教觀等終級智慧的涵養,所以宗教教育未來將正式進入學校課程中。而純德女中是一所基督教學校,校內充滿宗教氣氛,不但在課程上有聖經課也舉辦許多宗教活動。建議未來進一步探討基督教及其他宗教團體辦學的理念與實踐,以瞭解宗教教義及信仰對辦學的影響。2. 生命教育強調終極智慧與倫理價值,不能只停留在「知」的層面,必須融貫到人的知情意行與身心靈各層面,所以重視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而杜姑娘與德姑娘對人充滿愛與關懷,讓純德女中的校園形成一個「關心」、「照料」、「關懷」、「受關懷」的環境,這種型塑關懷理念辦學的典範值得生命教育參考。 關鍵詞:外國宣教師、純德女中、關懷典範、口述歷史

Description

Keywords

外國宣教師, 純德女中, 關懷典範, 口述歷史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