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il Encore Une Industrie Rurale a Taiwan﹖
dc.contributor.author | Houssel, Jean-Pierre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4-10-27T15:40:43Z | |
dc.date.available | 2014-10-27T15:40:43Z | |
dc.date.issued | 1998-05-??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法國學者們認為鄉村工業區對臺灣經濟形成一定影響,但臺灣官方立場則M向高科技都市工業區對臺灣經濟造成影響。對此不同觀點,本文提出鄉村環境透過密集勞力,提供外銷產品,對臺灣工業發展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事實上,臺灣以鄉村環繞著臺北及高雄兩大都會區,在兩大都會區內,農業及工業呈減少趨勢;但臺中及臺南地區,其工業則呈現擴散趨勢,城市與鄉村形成關連性結合,兩地人口不減且密度已高達每平方公里 2,000 人。 我們在此區發現「義大利中部工業環境區」( "l'italie de milieu" )之「自發性工業」("industrie spontanee") 的模式在此出現。 即自 1955 年起,義大利北部大工業中心區(指米蘭 Milan、杜林 Turin 及熱那亞 Genoa 三大城市所形成之倒三角形工業發達區),與南部低開發的農業區之間,產生了上述所謂之「中部工業環境區」,而臺灣的臺中及臺南地區,正好介於台灣三大都會區及其他農業為主的地區之間,恰可比對此模式之義大利中部地區,本區由外銷產品到工業先進國家,產生鄉村中產階級,對國家經濟發展有相當貢獻,而當地工業之穩定繫於農、工兼顧之地區人口;此類地區若要進一步發展為大型工業,則需改善技術並掌握市場。此外,這種工業類型多發生於邊陲國家,有利其國內生活水準之提昇。這裡提出兩組相似的新興工業國家為例:(一)沿地中海盆地區:本區是全球最早發生此類效應的地區;(二)東亞及南亞區:本區是全球人口最多地區,它們環繞日本,起先形成亞洲四小龍, 而新龍則是「東南亞國家協會」( 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Nations )的國家, 而 1990 年以來, 中國大陸及印度, 這兩個「洲國」(etats-continents ), 其南部臨海地區皆發展出此類型工業,亦是容易理解的(參見附圖3 )。 | zh_tw |
dc.identifier | C43651D7-F2E0-5938-73B8-FF3B60D99C18 | zh_TW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3857 | |
dc.language | 中文 | zh_TW |
dc.publisher | 地理學系 | zh_tw |
dc.publisher |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TNU | en_US |
dc.relation | (28),1-12 | zh_TW |
dc.relation.ispartof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鄉村工業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臺灣 | zh_tw |
dc.title | Yat'il Encore Une Industrie Rurale a Taiwan﹖ | zh-tw |
dc.title.alternative | 鄉村工業能存在於台灣嗎?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