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京劇素材為創作理念之琵琶協奏曲─《怒》、《京劇印象》、《臉譜集》分析與詮釋

dc.contributor王世榮 教授zh_TW
dc.contributor施德玉 教授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陳茗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CHEN MING FA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5T11:56:59Z
dc.date.available2019-12-30
dc.date.available2019-09-05T11:56:59Z
dc.date.issued2009
dc.description.abstract琵琶自西域傳入我國,經過了漫長時間的保存、發展及改良,在演奏型式及其樂器型制上都有很大的改變,成為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隨著中國文化歷史的發展,琵琶這項樂器經歷了宮廷與民間不同音樂的影響,除了為說唱音樂及戲曲音樂伴奏,亦逐漸發展成獨奏樂器,進而大大發揮了琵琶樂器的性能,豐富了琵琶的音樂表現。 在中國民族器樂作品發展迅速的同時,受到西方交響曲形式影響所發展出的琵琶協奏曲,除了在琵琶的音樂創作上有更嚴謹的規範性外,卻也使琵琶呈現出多彩繽紛的面貌,賦與琵琶不同以往的表現模式,進而發揮樂器本身的強性。為符合民族精神與時代性的意義,許多琵琶協奏曲作品採用中國傳統藝術為創作素材,與琵琶音樂發展有密切關係的戲曲音樂也是重要創作素材之一;為呈現此風格樂曲對琵琶演奏技法及安排與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進而引發筆著動機,試圖找出如何在西方音樂的作曲手法下,仍能秉持民族音樂風格的理念,並透過琵琶這項樂器的特點呈現出來。 本文主要以盧亮輝先生的《怒》、權吉浩先生的《京劇印象》及陸橒小姐的《臉譜集》三首琵琶協奏曲為研究內容,藉由三首作品的樂曲背景、曲式結構分析及演奏詮釋,探討在演奏詮釋上的音樂內容和想像、創作的理念與音樂思維,及如何掌握此類作品的特性,其風格對於琵琶演奏技法有何影響,提供表演及詮釋上的幫助。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民族音樂研究所zh_TW
dc.identifierGN0695640136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5640136%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7078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琵琶zh_TW
dc.subject京劇素材zh_TW
dc.subject協奏曲zh_TW
dc.subject演奏詮釋zh_TW
dc.title以京劇素材為創作理念之琵琶協奏曲─《怒》、《京劇印象》、《臉譜集》分析與詮釋zh_TW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