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美小學資優鑑定方式異同談我國資優教育文化
dc.contributor.author | 吳怡萍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4-10-27T15:16:15Z | |
dc.date.available | 2014-10-27T15:16:15Z | |
dc.date.issued | 1998-06-??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我國的資優教育一直深受美國所影響,例我國的鑑定測驗工具即大多修訂自美國。資優鑑定是資優教育實施的第一要件,欲端正資優教育時弊,應由導正資優教育文化、改善鑑定方式著手。本文是比較我國與美國資優鑑定方式,藉此思考我國資優教育的改革方向。兩國鑑定方式的差異有:1.參與鑑定的人員不同,美國採用教師、家長、同儕與自我提名等方式較我國廣;2.美國鑑定開始的時間較我國早,持續鑑定也多 已制度化;.3美國所用主客觀鑑定工具較多,另還加強蒐集學生作品、成長及軼事資料作參考,而台灣只面對級任導師一標準。造成此種差異的原因有:1.文化 傳統的差異,國內家長對資優的偏好與重視影響到鑑定的本質;2.行政類型的差異,我國行政體制偏向中央集權,因應地方需求不易;3.形成過程的差異,由於我國不同於美國的國情及後天行政運作不良的關係,使得學自美國的資優教育無法有效推行。針對這些因素,作者對我國資優教育的建議:1.改革資優鑑定之方 式:早期及持續鑑定、多元標準鑑定等2.強化資優鑑定之外在支援系統:統整各領域學者研發鑑定工具、成立測驗常設小組等3.調整資優教育生態:端正資優教 育的觀念並加強宣導、加強行政革新、提倡國內研究風氣等。資優鑑定不僅是資優教育實施的第一要件,也反映了一國的資優教育觀。當前國內有許多資優教育問 題,實因國人對資優教育認識偏頗所導致。故若欲端正資優教育時弊,應由導正資優教育文化、改善鑑定方式著手才是正本清源之道。本文比較我國與美國小學資優 鑑定方式,藉由探討我國資優教育文化,並思考改革的方向。 | zh_tw |
dc.identifier | 8B949BF5-0040-78CE-54EF-FB1B0821FDC4 | zh_TW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3925 | |
dc.language | 中文 | zh_TW |
dc.publisher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 zh_tw |
dc.publisher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Special Education Center | en_US |
dc.relation | 67,10-16 | zh_TW |
dc.relation.ispartof | 資優教育季刊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美國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小學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資優教育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臺灣 | zh_tw |
dc.title | 由中美小學資優鑑定方式異同談我國資優教育文化 | zh-tw |
dc.title.alternative | Gifted Education Culture in Taiwan, R.O.C.--Viewpoints from Comparison of the Indentification Process between U.S.A. and Taiwan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