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年反聖嬰年期間南海環流的變化
dc.contributor | 吳朝榮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陳嘉隆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5T00:49:1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8-6-18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5T00:49:17Z | |
dc.date.issued | 2008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整合過的衛星測高資料,選取1996年至1999年的實測資料進行分析,並利用Wu等人(1999)的衛星測高資料同化三維海洋環流數值模式的結果,分析1996年至1999年的模式資料。利用兩者進行對照,來探討南海表面環流在1996-1999年正常、聖嬰、反聖嬰現象發生期間的海表面高度變化與表面流場的改變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在聖嬰與反聖嬰期間由於季風強弱的改變,顯示南海表面環流有年際變化:在聖嬰期間的冬季環流、邊界流減弱,其後的夏季偶極現象消失;在聖嬰之前的夏季偶極現象增強;在反聖嬰期間冬季環流、邊界流增強 。此外,在反聖嬰期間,呂宋冷渦有減弱消失的情形,但是在2月仍然出現。 春季四月在越南東方外海有反氣旋式環流出現,但是沒有明顯的年際變化。 由於高頻的訊號經過模式處理,更容易看出主要的中尺度特徵,例如夏季的偶極構造、呂宋外海與越南外海的正/負 SSHA區域的季節變化、海盆的氣旋式/反氣旋式環流等等,能夠重現南海表面環流的面貌。 900公尺深的流場在海盆西部比東部明顯。在夏季時,海盆西部越南中心外海附近的逆時針環流範圍大小與表層偶極的明顯與否有關:1997年表層偶極明顯時,900公尺深的逆時針環流減弱變小;1998年偶極不明顯時,900公尺深的逆時針環流變大。冬季時,海盆東部,也就是呂宋島西部外海,海水向北流的流速改變地區與呂宋冷渦的位置相符:1997年,呂宋冷渦範圍較大,900公尺深處海水北流速度也變快;1998年、1999年呂宋冷渦減弱近消失,900公尺深處的海水北流速度減弱。模式結果顯示了900公尺深處的海水流場有自己的系統但也有年際變化,並且與表面流場變化有關。聖嬰、反聖嬰時期表面流場有所變化, 900公尺深的海水流場也有變化。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地球科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593441006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593441006%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1221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南海 | zh_TW |
dc.subject | 洋流 | zh_TW |
dc.subject | 聖嬰 | zh_TW |
dc.subject | 反聖嬰 | zh_TW |
dc.subject | 南方振盪 | zh_TW |
dc.subject | 海表面高度距平 | zh_TW |
dc.subject | 海表面高度 | zh_TW |
dc.subject | 海表面高度距平 | zh_TW |
dc.subject | South China Sea | en_US |
dc.subject | current | en_US |
dc.subject | El Niño | en_US |
dc.subject | La Niña | en_US |
dc.subject | Southern Oscillation | en_US |
dc.subject |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 en_US |
dc.subject | Sea Surface Height | en_US |
dc.subject | SSHA | en_US |
dc.title | 聖嬰年反聖嬰年期間南海環流的變化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