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央政府體制選擇之研究--以內閣制為分析基礎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5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論文主要是探討自二千年台灣歷經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產生許多的憲政困境,也引起社會大眾開始探討我國的中央政府體該何去何從。而本文以「制度抉擇」、「憲政體制」、「制度影響」等三個層面,來探討我國憲政朝向內閣制發展之可行性與影響,並分別從先進國家之經驗、我國憲政之變革、當前憲政之困境等角度,來說明未來採用內閣制之實行方式與該具備的相關配套措施。其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緒論」。本章是在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架構、研究範圍與限制、及名詞釋義與文獻探討。內容上共分四節。期望能夠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利用正確有效率的研究方法,來達到本論文之研究目的。 第二章:「民主國家中央政府體制分析」。憲政制度的形成與西方國家的歷史演變有極大的關係,例如:英國過去國王與國會之間的爭權與對立,逐漸發展出虛位元首的內閣制。而美國早期移民百姓長期對英國國會壓迫的不滿,便決定採用三權分立的總統制。而法國在第三與第四共和時期經歷內閣更替頻繁與政局混亂的情形下,一九五八年法國戴高樂總統便主導修憲,大幅擴充總統的職權,形成特殊的「半總統制」。因此,藉助西方國家的實行經驗,為我國未來憲政的制度抉擇提供絕佳的參考依據。 第三章:「我國中央政府體制之理論與實際」。我國中央政府的體制大致上受到兩個人物的思想影響甚大,第一位乃是孫中山,另一位乃是張君勱。前者的遺教是中華民國立國的根本,也是憲法的重要根據。過去在民國二十五年時所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草案」是根據孫中山的構想,而到了民國三十六年所公佈的「中華民國憲法」則受到張君勵的思想影響。本章乃是以這兩位的憲政思想為主軸,討論兩者之間的差異。 第四章:「修憲後中央政府體制之變遷」。民國三十六年中華民國憲法之制定開啟了民主紀元之里程碑。然而,由於受到國共內戰之影響,政府頒行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大幅擴充總統之職權,以加強總統應變之權力。憲法本文便遭到凍結,一直到民國八十年五月才廢止。而當時的前總統李登輝便開始推動一連串六次的修憲工程,將憲法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因此,有必要透過歷史的回顧,來檢視我國憲政變動的軌跡,並加以檢討反省,為未來的修憲找出明確的方向。 第五章:「修憲後中央政府體制運作之困境」。近年來經過六次的修憲,使得至今我國的中央體制到底歸於何類,朝野缺乏統一的共識,並形成「一部憲法、各自表述」的爭議,這是現今最嚴重的憲政危機。尤其,台灣在經過2000年總統大選之政黨輪替後,更突顯出憲政運作的困境。其中總統、行政院與立法院之間的權力制衡與競爭,更是憲政問題的核心。所以,必須將所有問題加以分析歸納,找出其解決之道。 第六章:「我國中央政府體制朝向內閣制發展之探究」。綜觀全世界民主國家的憲政經驗可以得知,內閣制是最普遍被採用的制度,除了美國的總統制是較為例外特殊的。並且以民國三十六年張君勵制憲時的憲政理念也是朝向內閣制設計的。因此,現行「半總統制」的實施為當前的憲政帶來許多的危機與缺失,倘若,我國未來的修憲能朝向內閣制來發展,不僅變動幅度最小,也可以解決許多當前的憲政困境,這也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 第七章:「結論」。本章為論文之收尾,總共分為三部分,第一節為研究發現,乃是在本文寫作過程所發現的相關疑點或有待解決之困境,並且嘗試整理出所有相關問題之間的脈絡,以釐清現行制度之盲點。第二節為研究建議,乃是針對上一節所整理之問題,根據本文所歸納的相關探討提供解決之道,並給有興趣之研究人士提供一些淺見或方向。第三節為研究展望,乃是針對本文無法探究的部分加以提出,並期盼有興趣之讀者能繼續加以研究之。

Description

Keywords

中央政府體制, 總統, 行政院, 立法院, 政黨體系, 單一選區兩票制, 杜瓦傑定律, 內閣制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