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沒骨山水」研究
dc.contributor | 林麗江 | zh_TW |
dc.contributor | Lin, Li-chiang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蔡佳蒨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Tsai,Chia-chie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0-12-10T04:39:28Z | |
dc.date.available | 2010-8-27 | |
dc.date.available | 2020-12-10T04:39:28Z | |
dc.date.issued | 2010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明末的畫壇,出現了一批色彩濃豔、令人一時無以聯想起其直接的風格來源的作品。此批作品起先是由董其昌在題跋中定名為「沒骨山水」。其畫派源流是由張僧繇、楊昇與郭忠恕傳承下來,直到晚明才又被進一步發展。除了董其昌之外,與他有交遊、或聽聞過此種畫風的畫家,也對「沒骨山水」具有興趣。像是趙左、沈士充、項聖謨或是職業畫家藍瑛一門,也都畫有仿張僧繇或仿楊昇的畫作。不過在追溯晚明「沒骨山水」的畫風時,卻未能找出其切確的風格來源。此時,明末突然復興、甚至可能是突然出現的「沒骨山水」與中國的傳統以及外來文化之間的關係到底為何,是相當值得關注的問題。當「沒骨山水」這樣的概念在明末被提出後,畫家與後人因不解其起源而再倒回去尋找中國古代的風格,試圖為這個突然出現的畫風找尋到與中國傳統之聯繫時,會發現在遠古的傳統中彷彿也可以見到類似的作法。然而,如果我們只關注其風格與中國傳統之共同性,卻忽略其異質性,以及兩者當中其實有著時間的斷層性時,就會很理所當然的將「沒骨山水」視為是在中國具有悠久傳統之畫風。在這些晚明「沒骨山水」中,其風格比較能看出西洋畫派的影響,像是趙左、張宏與項聖謨。不過本文還要提出晚明的「沒骨山水」畫風還受到日本大和繪的影響。在董其昌、藍瑛與工坊偽作中,皆可見日本大和繪的雪景與繽紛的彩葉對「沒骨山水」的影響。晚明的視覺文化有許多的來源。在西洋的部分已經有研究者指出西洋畫法對中國的影響,但卻忘記中國除了可見西洋繪畫,還有許多外來友邦的朝貢或私自交易換取文物。而明代對日本的好奇心與眾多的文物收藏,更可以影響到中國畫風。至此,日本的繪畫風格可成為中國藝術的外來資源之一,作為探討晚明繪畫風格之時,也需要考慮倭畫的影響,如此才可真正理解晚明的畫風。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美術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2600070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2600070%2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5206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董其昌 | zh_TW |
dc.subject | 藍瑛 | zh_TW |
dc.subject | 中西交流 | zh_TW |
dc.subject | 中日交流 | zh_TW |
dc.subject | 沒骨山水 | zh_TW |
dc.title | 晚明「沒骨山水」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f "Mo-Ku" Landscapes in the Late Ming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