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文本中漢語「或」與英語“or”的邏輯語義對中學生閱讀理解的差異

dc.contributor楊文金zh_TW
dc.contributorYang, Wen-Ji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謝易伸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0-12-14T09:05:38Z
dc.date.available2019-08-27
dc.date.available2020-12-14T09:05:38Z
dc.date.issued2019
dc.description.abstract語言是溝通與傳遞訊息重要的工具,而語意的解讀對於讀者在閱讀、理解文本尤為重要。尤其在科學文本中,連接詞與邏輯推理密不可分,因此連接詞的語意分析對於是否能正確傳達作者的思想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在漢語的科學文本中頻繁使用「或」這個連結詞,其對應於英語文本的連接詞即是“or”。漢語的「或」與英文的“or”皆可以表達科學事件與物件的關係。學者蔣佳玲(2016)分析英文科學文本Conceptual Physics 及其漢語譯本《觀念物理》一、二冊中有關運動與力的相關主題,發現漢語「或」有七種語義類型,英語“or”則具有六種語義類型,與漢語「或」相較,英語“or”缺少「兼有義」類型。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學生讀者在閱讀中英文科學文本中,對於漢語的「或」與英文的“or”的解讀與前人研究的差異,進一步分析其差異之處與閱讀的困難為何,以及中學生在解讀英語“or”時,如何與漢語「或」配對。 研究發現,受試者認為邏輯語義的判斷受該句子的語意、前後文的語意、過去使用邏輯語義的經驗以及先前學科知識影響。雖然受試者在閱讀英語語句時,是先翻成中文在進行理解,但是受試者普遍認為辨認漢語「或」的邏輯語義比辨認英語“or”更加困難。除此之外,不論是漢語或者是英語,最容易被辨認出的邏輯語義為「排斥義」、「兼容義」、「等同義」。而「列舉義」則被受試者以「所有義」取代。其他如「所有義」、「近似義」,受試者會依藉自己解讀的意思以「排斥義」、「兼容義」取代之。由於英文“or”與中文「或」的多重語義,常造成中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困難,因此欲促進學生的科學閱讀理解和論證思考能力,需科學文本作者和讀者共同關注科學文本中體現邏輯推理之連接詞的語義理解。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科學教育研究所zh_TW
dc.identifierG060445023S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445023S%22.&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1561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科學語言zh_TW
dc.subject邏輯關係zh_TW
dc.subject連接詞zh_TW
dc.subject閱讀理解zh_TW
dc.title科學文本中漢語「或」與英語“or”的邏輯語義對中學生閱讀理解的差異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60445023s01.pdf
Size:
3.79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