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區零至四歲幼童飲食營養狀況與生長發育之前瞻性研究

Abstract

本研究為國內唯一嬰幼兒飲食營養與生長之縱貫性長期追蹤研究,藉由收集零至四歲孩童飲食營養素攝取狀況、生長發展及健康狀況之相關資料,探討各相關因素間的關係。自民國91年於台北市立婦幼醫院招募151位孕婦,持續追蹤其出生子女共130位,最終完成四歲問卷者共有84位孩童。 研究工具以問卷為主,採用電訪方式追蹤孩童從出生至四歲期間的飲食營養、生長及健康狀況之相關資料。一歲以前進行嬰幼兒每月飲食健康問卷的追蹤、一歲之後每半年進行一次幼兒飲食與家庭問卷、3歲之後以每年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主要是進行幼兒四歲及家庭問卷的部分,問卷內容包含兩天24小時飲食回憶記錄、家庭背景、孩童生活、健康和生長發育狀況。使用SPSS12.0及STATA8.0版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孩童從出生到四歲時的體重、身高和頭圍(三歲以前)皆位於衛生署公佈的生長曲線之正常範圍內。比較男女孩之間身高和體重的差異,發現孩童在出生、1歲和2歲時的體重以及出生和1歲時的身高有顯著的性別差異(p<0.05),但是3歲之後孩童的體重和身高就沒有性別差異。 在營養素攝取方面,四歲孩童平均整日熱量攝取為1329大卡,蛋白質、脂質和醣類的攝取分別為46克、41克和193克,分別占總熱量的14%、28%和58%。從出生到四歲期間,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數的整日營養素攝取量都隨之增加,其中維生素E、維生素B2、維生素C、葉酸、泛酸、膽鹼和鈣質的整日攝取量則隨年齡增長有降低的趨勢。若以營養密度來看,孩童隨著年齡增長,飲食中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攝取的營養密度隨之增加;但在脂質、維生素E、維生素B2、菸鹼酸、維生素C、鈣和鐵攝取的營養密度則隨著年齡增長有降低的趨勢。另外,比較男女孩飲食營養素攝取狀況,發現一到四歲期間男女孩在整日熱量和多種營養素的攝取上有顯著性別差異(p<0.05),其中男孩攝取量皆高於女孩。另外,分析結果發現孩童在4歲時,熱量和多種營養素的主要食物來源為攝取量最多的白飯和奶粉;與3歲時相較,孩童在4歲時奶粉和鮮奶的攝取比例和攝取量有下降的趨勢,肉類、豆製品、蔬菜類、油炸類和含糖飲料的攝取比例則有增加的趨勢。孩童從出生至四歲期間,曾經使用補充品者占總人數的80.8%,其中最常使用的補充劑為綜合維他命、鈣片和乳酸菌,而1.5-2歲以及3-4歲是孩童使用補充劑比例最高的時間點。 生長分析方面,孩童4歲時熱量和多種營養素的攝取與4歲體重、BMI和3-4歲體重增加量呈顯著正相關(p<0.05),唯有醣類的攝取百分比是呈顯著負相關(p<0.01);孩童3歲時熱量和多種營養素攝取與4歲身高呈顯著正相關(p<0.05);一般家庭食物來源方面,4歲時肉魚豆蛋類、奶類、水果類和零食類的攝取與孩童4歲體重、BMI和3-4歲體重增加量呈顯著正相關(p<0.05)。父親體重與孩童4歲體重呈顯著正相關(p<0.05);父母親身高及父親教育程度與孩童4歲身高呈顯著正相關(p<0.05)。 經多元迴歸分析結果得知,孩童3和4歲時的飲食營養攝取狀況,尤其是熱量和蛋白質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是預測孩童4歲體重、BMI和3-4歲體重增加量最強的變項;然而在孩童4歲的身高表現方面,孩童的出生身長和母親的身高是最有預測力的變項。 綜合上述可知,本研究中孩童在零至四歲期間的飲食營養素攝取及生長狀況均良好之外,顯示這些來自台北市中高階層家庭的孩童,他們4歲時的生長表現除了與父母親的遺傳有關,孩童平時飲食營養素的攝取狀況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若能藉由後天充足且適當的飲食介入,必定能讓孩童有適當的生長表現。

Description

Keywords

幼童, 24小時飲食回憶記錄, 長期前瞻性研究

Citation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