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境狂想-測量後現代主義的自由向度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2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回顧二十世紀的藝術風華,可以發現後現代藝術是一個有趣的課題,它以複雜多樣的面貌出現,重新對於現代主義下的一切禁忌進行試探與反叛。後現代主義首先是一種文化思潮,它標示西方當代文化的一種精神價值取向,自一九六○年代以來,它指涉西方哲學、美學、社會學、倫理學、神學等意識型態領域,在當代藝術版圖,後現代主義運動發展有其重要的地位,從文化與社會思潮上來看,後現代主義是針對現代主義而發生的,它所指的是一種認為人類可以而且必須超越現代的情緒。 現代主義是十九世紀後半期隨西方工業技術大幅進步而誕生的文化藝術風格,所代表的是工業時期的文化與思潮,一方面它把先進的技術、科學的進步和對真理的追求作為自身的藝術理想,現代主義繪畫中許多流派、風格都能在現代科技與哲學中找到瓜葛;另一方面,現代主義繪畫又是極端個人主義的,一部份藝術家對隨著工業化而來的現代生活的疏離與異化採取抵制的態度,固執地退縮到個人想像的奇境中去建築永恆藝術的神龕。 而接續後工業時代進程衍生的後現代主義,則正是反對現代主義的同一性、敘述性、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因此,它堅持的是多元性、非敘述性、非本質化、無基礎化的的方式,清楚地傳達出後工業化時代的精神與理念。 後現代主義的大規模興起與傳播雖然是在二十世紀六○年代之後,但其醞釀與產生過程,卻是伴隨十九世紀末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而生,整整延續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值得深思而且有趣的是,後現代主義不論是在醞釀和產生,或是在發展與傳播過程中,都是以文化藝術作為最主要和最中心的關鍵。換言之,後現代藝術始終是後現代主義最主要的精神與靈魂支柱。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精神及其基本原則,都是從後現代藝術中脫穎而出,又是在後現代藝術的多樣而富有生命力的創作活動中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同時也一再地在後現代藝術的不停演化和發展中獲得新生與轉機。因此,個人研究後現代藝術是試圖在當代曖昧不明的藝術氛圍中,尋找藝術創作可依循的生命軌跡。 然而後現代藝術創作所追求的,與其說是藝術作品本身,不如說是藝術創作中的自由。後現代思想家在康得(Kant,1724-1804)「人是目的的自身」命題中體現人在藝術創作中尋求絕對自由的可能性,人作為自身的存在而作的自我決定的自由,是為自身存在而尋求最大限度的自由表現 。測量自由的向度便成為後現代藝術研究中意欲自我否定與超越歷史的形式的主要課題。 研究的範圍主要探討後現代藝術發展的脈絡上,藝術創作的表現趨勢,並試圖配合作者「異域狂想」主題的系列作品解析,尋找後現代藝術文化場域裏自由面向論證的定位。 本文共分四章九小節,除首章為緒論外,分別在第二章中針對後現代主義所產生的多元藝術文化現象與時代社會背景的關聯性進行探討,藉以了解後現代主義的源流、特質與傾向,並能釐清後現代藝術紛雜無序的作品型態和游移多變的藝術手法。第三章將解析構成後現代藝術面貌的若干重要脈絡,尋找構成個人在創作上的隱性因子:透過原始主義藝術的角度來建立個人的審美價值;在「達達」的荒謬與「超現實主義」潛意識及夢境中尋找與內在自我真實對話的存在;藉由材質與抽象形式的探討,發展藝術表現的更多可能。第四章的主題是對個人現階段創作的解析,將作品理念、形式演變與媒材技法,透過自述與後現代藝術對話,為自我創作提供一個理性的綜合與分析,拓展繪畫自由表現的無限可能。

Description

Keywords

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 原始主義,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古典主義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