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台灣電影部落客之勞動與盈利模式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5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研究重點在從傳統影評人演變至數位時代後,「電影部落客」本身的勞動與盈利模式。為取得電影部落客的相關資料,本研究利用「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及「網路觀察法(internet observation)」兩種研究途徑,進一步彙整資料與分析。研究者首先爬梳台灣影評史作為本研究背景鋪陳,並以電影部落客為研究主體,探究電影部落客附生於網路社群下的勞動特色,及其與電影公司間的互動,從共享到商品化過程中的轉變與影響。企圖從上述討論回答三個研究問題:一、在新科技與網路的普及下,電影部落客之文化生產特色為何?二、以電影部落客為例,新科技下的勞動者與資本主義如何相互影響?三、對台灣網路影評、電影部落客未來發展之建議為何?
研究發現,台灣影評書寫是個從專業到業餘、共享與對話的過程,二十一世紀數位時代下影評過渡到「影迷典範影評人」時代,影評話語權從專業手中移轉至大眾,而網路影評興起同時,也透過流量與媒體認證等數位經濟邏輯,塑造出數名在網路上擁有意見領袖特質的電影部落客。另外,電影部落客的勞動則具有新自由主義下免費勞動的特色,願意不斷無酬進行書寫並精進自身科技能力,對於電影部落客而言,部落格是一種賦權的新媒介,他們從中獲得與他人的互動與關注,交織成書寫過程中的歸屬感、成就感及愉悅感,然而免費勞動本身同時具有共享與剝削的特性,部落客本身在書寫同時亦成為資訊與互動商品化下的勞動消費者,以及大量電影產業的預備軍。
就電影部落客的盈利模式而言,電影部落客的盈利模式雖仍可歸納為以下:試片邀約、平面或網站專欄撰寫、網路廣告、活動出席(包含演講、廣播節目、電視專訪、體驗會)、贈票活動、出版實體書籍等,大部分知名電影部落客無固定的盈利,最常見的是片商的試片邀約並寫文回饋。研究在最後提出幾點建議,首先電影部落客應進行跨界品牌經營、讓經紀人等中介者與電影商進行合作談判,而「遊影足」等中介機制必須進行改善、相關平台或媒體發展必須發展部落客相關獎項或合作。
Description
Keywords
電影部落客, 部落格, 影評, 免費勞動, 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