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與兒童讀物年度好書評選之研究─以2000年至2007年《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為例
dc.contributor | 吳祖銘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黃惠鈴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Huang Hui Li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4T08:43:40Z | |
dc.date.available | 2012-1-1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4T08:43:40Z | |
dc.date.issued | 2009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1987年報禁解除,報紙內容朝多元發展,大量增刊的情況造就了《中國時報》1988年創立了〈開卷版〉,《聯合報》〈讀書人版〉也於1992年因應而生,兩報於每年年底有年度好書的評選活動。這個由報紙媒體所選出的好書書評或好書獎項,對讀者選擇閱讀的圖書有很大的影響力,對銷售更具關鍵性。 兒童閱讀是目前各界重視的一個活動,閱讀對成長中的孩子,是一件影響人生觀與世界觀的重要課題,雖然台灣圖書出版銷售逐年下滑,但是兒童與青少年階段的讀物在政府教育機關、學校、家長的重視下,成為出版業關心的一環。 本研究透過內容分析與深度訪談的過程,有幾項重要發現: 一、《聯合報》與《中國時報》辦理年度好書的評選活動,兩報的評選程序不同,建立的指標意義也不同,但是兩者傳播的效果和影響很大,對出版公司圖書銷售占有很大影響因素。 二、得獎圖書以國外版權書比例較高。 三、在出版趨勢上,台灣自製圖書越來越少,閱讀者的國際視野增強,但是本土性的讀物與孩童生活較接近性的讀物卻越來越少。 四、面對國外授權圖書充斥的市場,台灣出版公司以及創作者需有一番新的思考,以期未來出版出更優質的讀物為目標。 五、好書評選的活動應該有更嚴謹的程序,並做到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 六、報業媒體面對閱報率等現實問題的衝擊,此類版面經營更加艱辛,期待有更多媒體加入類似的好書評選活動,以提升青少年與兒童的閱讀素養。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圖文傳播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095722103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095722103%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9616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青少年與兒童讀物 | zh_TW |
dc.subject | 《中國時報》 | zh_TW |
dc.subject | 《聯合報》 | zh_TW |
dc.subject | 好書評選 | zh_TW |
dc.title | 青少年與兒童讀物年度好書評選之研究─以2000年至2007年《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為例 | zh_TW |
dc.title | The Research on the Yearly Award of Good Books for Children and Teenagers—Examples of the China Times and United Daily News(2000—2007)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