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烏托邦?台北門禁社區現象之探討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7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二十世紀末期,門禁社區現象開始在全球各大都市蔓延,其指人們為了安全等理由,選擇遷入一個對居民進行管制,具有圍牆或是圍籬的封閉居所。此新興現象引起學界廣泛討論,門禁社區取代政府提供安全、清潔、設備維護等服務,私有力量將都市切割成無數區塊,造成空間碎裂化,國家角色與功能逐漸消逝。在不同的社會發展脈絡下,門禁社區的興起應該代表不同社會意義,本研究採用紮根理論,試圖解釋門禁社區現象在台北興起所代表的涵義。研究目的有四:一、台北門禁社區類型及其形成原因;二、門禁社區內部生活方式;三、門禁社區居民與外部居民互動情形;四、門禁社區與外部公部門互動關係。
研究發現,台北門禁社區可分為「造鎮型」、「安全型」、「豪宅型」三種類型:「造鎮型」門禁社區多位於占地廣闊的郊區,社區以整體規劃興建,內部有完善的公共設備與生活機能,如游泳池、網球場、籃球場、餐館、幼稚園、便利商店等,猶如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小城鎮;「安全型」門禁社區為都市中最為常見的類型,社區於一樓入口處對進出人員進行控管,以保證社區安全,內部並有簡易公共空間與設備,如閱覽視、會議室、中庭花園等;「豪宅型」門禁社區多位於規劃良善的新興重劃區,住宅有高總價、大坪數的特徵,而社區內部具有完善的公共設備與服務,例如,游泳池、健身房、三溫暖、五星級服務、飯店式管理等。
三類禁社區各有其社區內部生活方式、與社區外居民互動方式,因此形成不同隔離機制:「造鎮型」門禁社區的汽車依賴影響居民生活方式,人們不是待在社區,便是直接開車至遠處,並不會在當地造成停留,因此與當地居民形成隔離;「安全型」門禁社區位在生活機能豐富的都市中,居民有許多步出社區,和當地發生接觸的機會;「豪宅型」門禁社區內外居民社經背景差異極大,兩者不僅是居住空間的隔離,更是生活型態的隔離,社區內外猶如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群。
三類門禁社區各以不同的方和公部門互動:「造鎮型」門禁社區由於範圍廣大,常和里行政單位重疊,社區以公私合夥的方式協同治理;「安全型」門禁社區自行打理簡單的社區事務,如安全、清潔、設備維護等,逐漸脫離政府控制;「豪宅型」門禁社區在強大的運作能力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甚至會和當地政府產生相互抗衡的量。
門禁社區出現象徵人們對不同生活型態的追求與渴望,各類門禁社區由於其隔離機制,分別造成不同程度的都市空間碎裂化。門禁社區引起地方治理模式改變,在各類社區中以不同方式呈現出來。門禁社區私有化與專業化的社區治理方式,對傳統社區內涵與意義產生衝擊,企業力量逐步滲入社區並改變都市地景。經濟優先與自由市場的都市發展策略下,居民可以藉由遷入各類門禁社區,滿足對生活的想像,並獲取較佳居家環境,但是門禁社區外居民,成為被良好環境隔離的一群人,他們必需繼續忍受惡劣居家環境。
Description
Keywords
門禁社區, 都市化, 郊區化, 社會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