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地區高中(職)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探討

dc.contributor陳政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陳昭伶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9-08-28T06:05:37Z
dc.date.available2004-08-01
dc.date.available2019-08-28T06:05:37Z
dc.date.issued2004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基隆地區高中(職)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並探討其相關因素。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以基隆地區高中(職)全體學生為母群體,經多步驟抽樣法抽取研究樣本,採團體施測進行資料的收集,共獲得有效樣本數664人,回收率93.5%。其重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健康概念方面以調適性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角色功能性,安寧幸福性和臨床性。在健康行為自我效能方面以運動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心理安適,健康責任和營養。在自覺健康控握方面,以內控型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強勢他人外控型和機運外控型。在自評個人目前的健康狀況方面則介於普通和稍差之間。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依總分來看為63.3,屬中等程度,其六個層面中以「自我實現」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壓力處理」,「人際處理」,「營養」,「運動」,而「健康責任」得分最低。 二、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中,父母婚姻正常者、父親健康者、母親健康者、父母管教採開明民主方式者、家庭功能良好者、家人和朋友對健康活動的支持度愈高者其健康概念得分愈高。 三、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中,男性、高社經地位、家庭功能良好者、朋友對健康活動的支持,其自覺健康控握得分愈高。 四、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中,高中生、就讀公立學校者、父親健康者、母親健康者、父母管教採開明民主方式者、高社經地位者、家庭功能良好者、家人和朋友對健康活動的支持度愈高者、有參加健康促進課程者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得分愈高。 五、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和健康概念、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自覺健康控握、自覺健康狀況呈顯著正相關。而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可由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健康概念、家人對健康活動的支持、家庭功能、自覺健康控握、公立學校等變項有效的來預測,其中以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影響最大。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00H0052013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0H0052013%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87389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高中(職)學生zh_TW
dc.subject健康促進生活型態zh_TW
dc.subject健康概念zh_TW
dc.subject健康行為自我效能zh_TW
dc.subject自覺健康控握zh_TW
dc.subject自覺健康狀況zh_TW
dc.title基隆地區高中(職)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探討zh_TW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