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海峽東側海表面高度變化之研究

dc.contributor吳朝榮zh_TW
dc.contributorChau-Ron W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肖征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5T01:29:33Z
dc.date.available2016-7-22
dc.date.available2019-09-05T01:29:33Z
dc.date.issued2014
dc.description.abstract地球暖化普遍引起了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已知上升幅度快速的海域,然而此區域海表面高度的趨勢變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異質性,造成此現象的物理機制仍不明瞭。本研究藉由總經驗模態分解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在過去20年期間衛星海高資料的長週期變化,結果顯示除了已知的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在過去20年期間呈現上升趨勢之外,進一步發現在2003年之後,西北太平洋暖池海域的海表面高度上升速率有增強的趨勢,而呂宋海峽東側有一條東西向帶狀的海域,其海表面高度呈現快速下降的趨勢。 呂宋海峽東側海域在2003年以後,海表面高度下降的原因主要來自水體冷卻引起的比容高度下降,研究中分別探討了幾種會造成此區水體冷卻的可能因素:表層熱通量變化、表面風造成的湧升或下沉、海洋中尺度渦漩的擾動以及風生大洋環流變異。研究結果支持Sverdrup風生環流理論為主要的影響因子,顯示北太平洋風場第一模態(EOF1) 與亞熱帶環流的強度變化有關,第二模態(EOF2) 則與亞熱帶環流的北側南北位移有關,第三模態(EOF3) 則與下降期出現的“小型環流”有重要關聯。這些氣候因子共同影響了亞熱帶環流的強度與位置變化,使得2003年以後呂宋海峽東側海域逐漸變成亞熱帶環流的南邊界,於是海表面高度下降且相對較低溫。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zh_TW
dc.identifierGN060149008S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0149008S%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1896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海面高度zh_TW
dc.subject趨勢zh_TW
dc.subject西北太平洋zh_TW
dc.title呂宋海峽東側海表面高度變化之研究zh_TW
dc.titleA study on the sea surface height var-iability east of the Luzon Straiten_US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60149008s01.pdf
Size:
5.65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