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許再添的樂師生涯探傳播媒介對於歌仔戲曲調運用之影響
dc.contributor | 黃均人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盧佳慧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5T11:56:38Z | |
dc.date.available | 2008-6-29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5T11:56:38Z | |
dc.date.issued | 2008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許再添先生,出生於西元一九三O年(昭和五年,),自18歲起參與歌仔戲的演出,彼時正是台灣結束日本統治之時,歌仔戲的發展亦在其參與的這短短的五六十年間,歷經內台、廣播、電視、文化劇場等各種不同類型的過程。許老師除了將其畢生之力投入歌仔戲的文場音樂之外,對於歌仔戲在台灣的發展與變遷,他的經歷更可說是一部活歷史。尤其在大眾媒體開始滲入台灣社會和各個層面時,歌仔戲亦隨著時代潮流經歷廣播歌仔戲與電視歌仔戲,當時許老師身居天馬廣播歌仔戲劇團的樂長、楊麗花和葉青等電視歌仔戲劇團的音樂指導、並且創作或改編許多新曲調,對現今台灣歌仔戲的音樂型態佔有極重要的影響力。而其對歌仔戲文場演奏與音樂設計的薪傳,更是不遺餘力。民國82年,許再添老師得到民族藝術薪傳獎的殊榮,肯定了他對台灣歌仔戲的付出與貢獻。 台灣歌仔戲發展一百多年來,一直跟社會大眾有著密切的互動關係,尤其在傳播媒體開始流行時,歌仔戲很敏銳的接收到廣播、電視所發送出來的新訊息,迅速的跟上潮流,另外,也藉由傳播媒體發展出新的表演形式,以符合民眾的需求。這些互動,從當代歌仔戲曲調的運用中便可窺見一二。 本文探討傳播媒體對於歌仔戲曲調運用的影響,以及從許再添先生的生涯中看音樂人在歌仔戲各個歷程中地位的轉變,並且藉由許再添先生的曲譜手稿,探析在對字音的觀念轉變後,如何影響歌仔戲曲調旋律的演唱。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民族音樂研究所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5640033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5640033%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7068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許再添 | zh_TW |
dc.subject | 歌仔戲 | zh_TW |
dc.title | 由許再添的樂師生涯探傳播媒介對於歌仔戲曲調運用之影響 | zh_TW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n069564003301.pdf
- Size:
- 7.62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