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紀錄片未來策略之研究-以策略相關理論為框架
dc.contributor | 劉立行博士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陳冠云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4T08:52:11Z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7-07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4T08:52:11Z | |
dc.date.issued | 2009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早期電影院在劇情片放映之前可看到官方公營片場所製作的新聞片和紀錄短片,但因為宣教意味濃厚並未引起觀眾特別的迴響。之後戲院不再放映新聞片與紀錄片,使得紀錄片更沒有面對觀眾的場域,生存空間愈顯狹小。但不可否認的,台灣紀錄片扮演著反映社會、經濟、政治真實面貌的角色,具有重要的社會、文化、地理等紀實意義,有其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試圖探討台灣紀錄片在產製、發行及映演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以及政府、相關產業等在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藉以了解目前台灣紀錄片的生態環境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文獻探討部分本研究針對台灣紀錄片發展四個時期的歷史發展脈絡進行整理,並針對包括法國、英國、瑞士等國對於紀錄片的政策或理念、紀錄片發展等進行統整了解。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分析法。針對台灣紀錄片在產製、發行及映演三方面的產業相關資料進行蒐集。其次,透過深度訪談法,以電影產製、發行及映演為三大方向擬定訪談大綱。針對紀錄片工作者、政府相關部會主管、學者及相關產業工作者進行深度訪談。最後,再將其資料歸納統整後,以策略分析相關理論中的SWOT分析及麥可‧波特的鑽石模式為框架,進行分析比較,以期能提供台灣紀錄片發展的可能策略。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紀錄片處於國內電影工業的邊陲地帶有許多原因,包含國內紀錄片能展示的場域有限、觀眾的刻板印象以及拍攝的資金來源不足等原因。以SWOT分析及麥可‧波特的鑽石模式對質性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後發現,雖然紀錄片面臨這些困境,仍有發展的機會點包括網路媒體的影響力、紀錄片題材轉變多元化。研究者針對鑽石模式的四大因素包括生產因素、需求條件、支援與相關產業、企業結構、策略與競爭分析後提出建議。未來紀錄片可朝向政府及民間兩方面努力,在政府方面,包括成立文化事業統籌機構、改善資金環境及影展型態改變三大方向。在民間方面,包括觀眾的再教育化、擴充相關產業的合作。透過政府及民間兩大主軸,讓台灣紀錄片環境改善並能永續發展。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圖文傳播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672019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6720191%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9784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紀錄片 | zh_TW |
dc.subject | 策略理論 | zh_TW |
dc.subject | SWOT分析 | zh_TW |
dc.subject | 鑽石模式 | zh_TW |
dc.title | 台灣紀錄片未來策略之研究-以策略相關理論為框架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f future strategies for Taiwanese Documentary- Based on the Frame of Strategic Theories | en_US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n069672019101.pdf
- Size:
- 2.6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