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實察教學實踐之研究--以高一地理為例

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分析高中地理課程內容與適切之教學法,以整合式教學為原則,完成高一地理課程設計以及六種不同時間尺度之地理實察教學模式,並據以實施地理實察教學,同時紀錄完整過程;再以認知、技能與情意目標之評量,針對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不同時間點之測驗,從中分析實施地理實察教學在高一階段對地理科認知、技能與情意等學習成就之影響程度。並嘗試對九五新課程之地理實察教學內容提出具體之建議。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台中市某高中高一六班與十一班學生,分別設計為實驗班與對照班。 研究設計主要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高一地理課程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與分析,釐清適合地理實察的內容,並據以設計六種地理實察教學活動;第二階段為實施課內教學與地理實察教學,並以文字與多媒體紀錄實施流程;第三階段為設計不同目標層次之評量,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同學分別施測,分析評量結果,得到實施地理實察教學對學生學習成就產生之影響。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實施地理實察教學活動對認知目標的達成的確有幫助:實驗班以及參加實察次數越多的學生,在三項活動的認知評量成績表現上皆優於對照班與參加次數較少的組別,同時在不同時間點施測的結果顯示,參加實察活動對學生在地理知識的學習記憶可維持較長時間,而遺忘程度並不明顯。 二、實施地理實察教學活動在技能目標的達成更為明顯:實驗班與參加實察次數較多的同學,明顯在羅盤傾斜計的各項操作的熟悉程度上超越對照班與次數較少的同學甚多,可知實察活動的經驗,尤其儀器操作的技能訓練的確對學生技能目標之達成有較大之影響。 三、實施地理實察教學活動在情意能目標的達成不明顯:透過台中市鄉土新聞剪報以及台中市鄉土地名的認識與情感選擇,來印證實察活動對於學生對地域的感情的增進,有其困難與限制,因此會得到實驗班與對照班差異不大的結果。對地理科的喜好程度則表現出實驗班與參加實察次數越多的同學,喜歡地理科的情形越明顯。 本研究之建議如下: 一、實察教學活動的理想實施時機:高一下學期或暑假,在經過同一位地理老師一年的時間、相同條件的授課下,再來實施地理實察教學活動,進行各項評量時的起點行為會更相近,有助於研究的更客觀與分析的科學性。 二、情意評量的努力方向:透過評量次數增加、評量方式的改進以及評量方式的多元,能夠分析出更細微的差距、提高鑑別度來判斷出其差異性。 三、實察活動的實施進行長時間的追蹤研究:本研究受限於研究時間,因此無法針對學生實施地理實察的成效進行更長時間的追蹤,對於長期性的研究成果無法提出具體的結論;期待能針對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追蹤,據以建立一套地理實察研究的資料庫。 綜合此次研究發現,實施地理實察教學對高一學生的學習成就的確有影響,親身體驗的經驗對學習地理而言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因此未來新課程中之地理實察單元有其落實的必要性,課程設計方面可以本研究之六種模式範例為基礎,輔以各區域特色之內容加以修正,並針對本研究在實踐過程中所記錄的困難與因應之道加以改善,希望能提供第一線高中地理老師實際的參考範例,讓地理實察教學可以真正被落實。

Description

Keywords

地理實察教學, 教學法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