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上張令公>詩略考

dc.contributor.author李文獻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6-04-28T02:30:50Z
dc.date.available2016-04-28T02:30:50Z
dc.date.issued1995-07-??
dc.description.abstract歷來的學者,大多以為王維<上張令公>詩是呈給張九齡,請求援引的干謁詩;雖間有學者加以反對,以為此詩中的「張令公」應是張說,卻一直未引起注意。本文為釐清此問題,其論證之程序,首先,就在於瞭解此說的由來與立論的所在;次就<上張令公>詩的內涵加以疏釋,發現王維在這首排律在表現手法上有兩項特色:其一,是在詩中全部用駢對的方式,敘述「張令公」的形象、才能與經歷,而每一聯的敘述,也都指向有相關聯的事物;其二,此持共十一聯,每一聯都引用典故,表現出典雅的美感。經比對張說、張九齡兩人之才能與經歷, 很明顯的發現詩中對「張令公」的敘述,全部適用於張說,卻有一部份與張九齡不合。於是,本文接著應用心理學上「刻板印象」典「劇本」的觀念,將<上張令公>詩與王維其它相關的詩作擺在一起,加以考察,結果也發現:無論是就用典的表現手法、內部思考的理路、詩歌間彼此的關係,或者就王維<獻始興公>詩的旨意來說,在在也都指向「張令公」應是張說的這一結論。<上張令公>詩,既是王維呈給張說請求援引的干謁詩,本文乃試著從王維與張說的仕宦關係,尋找其呈詩的時間,發現從開元十一年二月張說再任中書令,迄開元十四年三月間,王維都有可能呈詩;而其中以開元十三年十一月至十四年三月的可能性最大。zh_tw
dc.identifier35EA0C63-2635-FC3F-09FA-8C56174050AE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7687
dc.language中文
dc.publisher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zh_tw
dc.relation3,59-88
dc.relation.ispartof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zh_tw
dc.title王維<上張令公>詩略考zh-tw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