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鑑賞教學理論基礎之研究
Abstract
本研究基於繪畫對藝術創作之重要性,乃其在藝術史上具有較為遠的歷史發展,且繪
畫亦較為一般人所熟悉,故繪畫作為例證,以理論分析與理論綜合法,進行藝術鑑賞
教學之理論研究,期能有助於改進我國藝術鑑賞教學,提昇全民之鑑賞水準,以促進
精緻文化之健全發展。具體而言如下:
一、研究目的:
(一)研究繪畫鑑賞之意義與基本要素。
(二)分析繪畫鑑賞教學之哲學基礎。
(三)探討繪畫鑑賞教學之心理學基礎。
(四)闡明繪畫鑑賞教學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
(五)綜合前述研究結果,擬具建議,以為改進我國當前的藝術鑑賞教學之參考。
二、研究結果:
(一)根據繪畫鑑賞意義之分析,可見繪畫鑑賞包涵感性與理性兩個層面,唯有兩者
和諧發展才能獲得統整的經驗。繪畫鑑賞的基本要素為繪畫的本質、繪畫的基本要素
、繪畫鑑賞態度、藝術鑑賞的價值判斷,及知覺的心理、繪畫創作與鑑賞的歷程、價
值與態度的形與改變等,這些要素分別從哲學與心理學的觀點加以探討,以作為教學
活動與課程設計的理論依據。
(二)就哲學觀點而言,繪畫及藝術家表現情感、理念與意見,且具有獨立自主之特
性,不同的藝術理論可促進繪畫本質的了解與鑑賞層面。繪畫之基本要素--媒材、
形式、內容乃三位一體之有機整體,必經由各要素與整體關係而鑑賞其美感表現。繪
畫鑑賞態度除保持無關心或同感的注意與冥觀外,且須具有評價的實質行動。鑑賞的
價值判斷起源於個人與觀賞作品間之交互作用,它須提出判斷的理由,故不同於個人
的偏好。
(三)從心理學來看,個人的美感反應與知覺關係密切,觀賞者越能了解藝術創作的
歷程與藝術家知覺表現的方式,則越能鑑賞各類藝術作品,同時個人的藝術態度與價
值觀念常受許多心理機制(制約、習性、疲乏等轉變)的影響,必須加以強化與克服
。
(四)鑑賞教學須善用哲學與心理學研究結果,確立教學目標,教師宜配合學生心理
發展、掌握作品特色、善於安排教學環境,以提供學生有關美感知覺、藝術史知識、
批評技巧與價值判斷等方面的學習經驗,促進鑑賞能力之發展;並評鑑各類學習成果
,以作為改進教學目標、內容及方法之參考。
三、綜合前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擬具下列建議,以作為改進我國鑑賞教學之參考:
(一)確認藝術鑑賞教學之價值,以協調藝術教育偏重創作教學之偏失,俾能統整整
個藝術經驗。
(二)尋求鑑賞教學理論,以作為實際教學之依據。
(三)發展適當的鑑賞教學課程,以引導鑑賞教學之實施。
(四)適度進鑑賞教學與評鑑方法,以提昇全民之鑑賞能力。
Description
Keywords
鑑賞, 教學, 課程, 繪畫鑑賞教學, 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