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認知理論在課程組織中的應用
Abstract
學校課程在服應社會變遷所做的調適,通常是課程組織方式的改變。美國在一九五七年後的教育改革,以強化中小學課程為重點,課程組織著重優異智能的充分發展為規準,布魯納認知理論在這種時代思潮下,乃與「新課程」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本研究假定布魯納認知理論為「新課程」提供重要的學理依據,因此本研究旨在:1.探討布魯納認知理論的基本概念;2.分析布魯納認知理論與課程組織的關係;3.闡明「新課程」的基本原則,提供我國課程實驗的參考。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研究採用哲學分析法,著重理論分析,並參酌歷史分析法,以掌握布魯納認知理論與課程發展的關連。全文分成兩大部份。前面二章討論布魯納心理學中,認知的意義、發展及智能成長三個基本概念,導引出文化-教育-智能的重要關連;進而探討內在動機、直覺思考、發現學習及學習遷移四個涉及教育過程的概念,以究明課程組織的心理基礎。第二部份乃據此闡明布魯納對於課程組織的主張;本研究提出「學習準備度觀念的轉變」、「知識構造化以組織教材」及「教學方式配合認知發展」三個指標,釐清布魯納倡導「螺旋型課程」的原理,並分析「學科結構中心」課程理論所受布魯納認知理論的影響及其發展。最後乃歸納本研究發現而殿以結論。
根據理論分析所得,本研究引申四點原則,提供改進我國課程實驗的參考:
1.「新課程」強調認知的過程,著重學童的「發現學習」,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配合課程的實施。2.目前我國「新課程」仍停留在翻譯多國教材階段,教材結構與學童認知結構的配合,亟待進一步研究。3.根據「螺旋型課程」組織的原理,我國各級學校課程的安排,應再作調整。4.今後課程修訂應採協同方式,逐步祛除翻譯外國教材的依賴性,而糾合各學科專家、教育學者、心理學者、藝術家、中小學教師共同設計,以配合本國學童的發展及社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