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人新村文化景觀的變遷:增江新村之研究
dc.contributor | 楊宗惠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鄒雁慧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8-29T09:52:58Z | |
dc.date.available | 2009-7-1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8-29T09:52:58Z | |
dc.date.issued | 2008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馬來西亞華人新村大部分成立於1949年至1954年之間,直到今日已接近60年的歷史。新村原本是作為墾民暫時性的居所,然而存續至今,成為馬來西亞獨特的聚落景觀。全馬450個新村全部集中在馬來半島,其中最大者為增江新村,具有特殊意義。 本論文試圖採用索爾(Sauer)文化景觀(culture landscape)的觀點,並藉由人文生態學家鄧肯(Duncan)的「生態複合體」(Ecology Complex)模式進行分析。即利用人口、組織、環境與技術作為編織人文生態系統的四要素,以這四個面向深入探討增江新村在不同的時間進程,其內、外力量如何改變,並形塑出其文化景觀。因此本研究試圖藉由此模式來了解增江新村內部力量的變化,並透過時間序列來呈現,增江新村在這段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所發生的景觀變遷,以應證索爾所提出的文化景觀理論。 增江新村在歷史的脈絡下,透過內部力量與外部力量的相互作用,在每一階段呈現出不同的景觀特色。50年代的緊急法令其間,增江新村是殖民政府規劃的集中營是聚落。1961至1989年,緊急法令結束,並配合國家發展,增江新村成為市鎮型的文化景觀;而1990年迄今,配合政府的發展計畫,新的組屋、花園住宅興起,增江新村成為吉隆坡的衛星市鎮。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地理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4230116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4230116%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4294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馬來西亞 | zh_TW |
dc.subject | 華人新村 | zh_TW |
dc.subject | 文化景觀 | zh_TW |
dc.subject | 增江新村 | zh_TW |
dc.title | 馬來西亞華人新村文化景觀的變遷:增江新村之研究 | zh_TW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n069423011601.pdf
- Size:
- 5.53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