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態藝術應用研究-以武陵生態導覽為例

dc.contributor林磐聳 教授zh_TW
dc.contributor汪靜明 教授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程藍萱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0-12-10T04:56:26Z
dc.date.available2007-1-25
dc.date.available2020-12-10T04:56:26Z
dc.date.issued2007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之目的初步歸納整理生態藝術的演進歷程、定義、範疇及其內涵概念;進而從生態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分析了解生態與藝術交會的關係。並藉由專家深度訪談分析歸納生態藝術的思維、基礎、考量、目標、策略及方法,並應用於生態藝術之創作實例。主要探討生態藝術的設計創作應用、生態藝術發展現況及分析生態藝術之內涵概念。研究方法分為兩大主軸:一、文件資料內容歸納及分析,二、專家深度訪談的進行與分析;兩者並行實施,最後再應用於生態藝術的實際創作,進而進行綜合分析討論。由於本研究探討之主題「生態藝術」屬探索性研究議題,相關文獻有限,故以「專家深度訪談」為主要依據。 本研究將生態藝術定義為「透過藝術(經由感知的載體傳達大眾需要的訊息或符號)的創作表現,傳達生態(探討生物與生物或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之存在價值或其象徵意義的概念形式。」生態藝術作品是指建立在生態學的理論基礎上,以「生態」為主題或描述的對象,以「藝術」生產的成果或產品;是經由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媒介和藝術語言,通過構思及創作,將內在感觸或外在感受之意象物態化之作品。 生態藝術是藝術,藝術是有意識目的的追求,為達到某些目的的深思熟慮,創新而獨特是許多藝術家抱持的表現;生態藝術的創作過程也不例外,一件作品往往是具有宏大的架構—生態系統架構。在「生態藝術」的目的,大多是世界環境中渴望需要被重視的主題,透過藝術創造,也就是藝術家(設計師)的靈感運用;除卻了技術(包括電腦數位媒體),材料(現實常常受限與經費及通路),當自然的靈感聯想打造了創造的鑰匙,進入後創作者仍必須有意識的延伸想法,在駕馭技術,材料的情況下達陣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美術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N0693600376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3600376%22.&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5258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生態藝術zh_TW
dc.subject武陵zh_TW
dc.subjecteco-artzh_TW
dc.subjectecological artzh_TW
dc.title台灣生態藝術應用研究-以武陵生態導覽為例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5 of 6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69360037601.pdf
Size:
207.1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69360037602.pdf
Size:
239.93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69360037603.pdf
Size:
246.42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69360037604.pdf
Size:
9.9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69360037605.pdf
Size:
332.42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