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監督媒體機制之研究─媒體素養教育的行動策略

dc.contributor陳炳宏zh_TW
dc.contributorChen, Ping-Hu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葉大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Yeh, Ta-Wei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9-08-28T02:09:57Z
dc.date.available2019-12-31
dc.date.available2019-08-28T02:09:57Z
dc.date.issued2015
dc.description.abstract2014年三月太陽花學運的出現,讓部分年輕人有感於主流媒體的失職,導致社會不同世代或相異政黨色彩之間的對立,於是在網路上成立相關監督媒體或反思機制,包含《全民除黴計畫》、《新聞小幫手》,透過不同的方式,共同目標皆是借助網路和群眾力量,結合個人的貢獻,改善主流媒體品質。 從文獻中發現,過去台灣公民意識對媒體監督的概念並不強烈,然而透過本次學運激化,讓民眾自發性的進行組織化行動,其概念和意涵和媒體素養的終極目標不謀而合,是故,本研究從媒體素養教育根本的起始點談起,透過文獻整理,探討媒體素養發展的歷程和內涵。接著,試著爬梳太陽花學運前後,媒體監督的網路機制興起的背景及脈絡,以及如何形塑策略和方法,最後探討監督媒體網路機制在行動層面如何推動,達成培育公民意識的終極目標。 研究發現,過去台灣的媒體監督行動,都是從專業媒體改革團體主導,再擴散到一般公民,而本次研究的監督媒體網路機制,其成員背景相異,反映社會中多元的公民特質,他們強調自身的公民角色,提供所有閱聽人平台監督媒體,希望結合所有人的力量,透過積極行動發揮公民意識。吾人對於媒體素養的想像可以更為多元,媒體素養不僅僅是侷限在學校內的教育,更可以透過行動一次到位,閱聽人未必要對媒體十分了解,才能發生,而是當公民有話要說,就要主動的表達,實踐媒體公民權。行動也不僅僅是上街頭抗議,而是有策略性的,建立目標、找到夥伴、耐心、謹慎而細緻,在過程中,就能漸漸穿透媒體所建構的迷障,不被媒體所左右,並進一步批判它,達到賦權和解放終極目的。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大眾傳播研究所zh_TW
dc.identifierG0698370043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98370043%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85132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媒體素養zh_TW
dc.subject媒體監督zh_TW
dc.subject行動策略zh_TW
dc.subject傳播公民權zh_TW
dc.subject媒體改革運動zh_TW
dc.subjectMedia literacyen_US
dc.subjectMedia watchen_US
dc.subjectAction strategyen_US
dc.subjectCitizenshipen_US
dc.subjectMedia reform movementen_US
dc.title網路監督媒體機制之研究─媒體素養教育的行動策略zh_TW
dc.titleA study on media watch mechanism via internet-The action strategy of Taiwan'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en_US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