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詮釋報告
dc.contributor | 陳玉芸 | zh_TW |
dc.contributor | 陳瓊瑜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劉斐綾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Liu Fei-Li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6T01:24:59Z | |
dc.date.available | 2010-7-16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6T01:24:59Z | |
dc.date.issued | 2010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舒伯特是十九世紀初葉,繼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等偉大音樂家之後,被譽為「浪漫樂派的前驅」的作曲家,在音樂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他於短暫的生命中寫了六百多首藝術歌曲及多種樂思細膩的鋼琴作品。舒伯特的鋼琴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1822年完成的《流浪者幻想曲》(Wanderer fantasy, D. 960),這是以1816年的藝術歌曲《流浪者》(Der Wanderer, D. 493)為主題的曲子,充滿了艱深的技巧。除了廣泛艱深的技巧之外,《流浪者幻想曲》包含了四個樂段,由連章手法譜成,以取材自藝術歌曲《流浪者》之節奏動機貫串全曲,並在自由變奏手法構成的第二樂段中,以藝術歌曲的旋律作為主題來運用與發展。全曲以其巨大的情感張力、戲劇性的對比性與大膽的型式結構為特徵,埋下了日後整個十九世紀交響樂發展的種子。舒伯特以單一節奏元素統一全曲的作法,影響了之後交響詩以主導動機貫串全曲的運用,更重要的是,他創造並獨立自主地運用了全新的創作手法。 本論文希冀在了解其生平、創作背景的概念與綜合前人所提供的線索下,再次揣摩與詮釋舒伯特內心想表現之意涵,亦藉由筆者練習此曲時所遇到的各種技巧問題,整理並歸納出練習方式,以做為彈奏者在詮釋此曲時之參考。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音樂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6900246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6900246%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8701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舒伯特 | zh_TW |
dc.subject | 流浪者 | zh_TW |
dc.subject | 幻想曲 | zh_TW |
dc.subject | 連章手法 | zh_TW |
dc.subject | 畢德麥爾 | zh_TW |
dc.title |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詮釋報告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