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線性台灣意象-拼貼家庭

Abstract

藝術反映了生活,也反映了當下。筆者從散步中感受到生活趣味,藉由移動的路線貼近家庭,透過觀察、訪談、攝影、記錄等方式來做橫向分析與直向連結。是故,本文以家庭為主題,探討不同家庭因結構、文化、消費、性別等因素,而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在昔日舊時代的父權體制中,家庭女性只能默默地承受父權制度下所規定的角色,而新時代家庭女性可以快樂當個背包族,走出家庭,找尋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大環境下我們有時是無奈,有時是太過依賴,而一個人沒有辦法選擇他所要降臨的家庭,但有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家庭。 筆者利用日常家庭生活的片段,創造圍繞展場的家庭圖像,讓觀者感受到被家庭圍繞的逼迫感覺,重新去思索家庭的定位。在表現形式上,利用片段的呈現,就如同運用連拍的形式,誠實記錄每個家庭的生活軌跡,並藉由切割畫面,擷取部份圖像特寫放大或簡化,經由重新拼貼組合與排列,創造新的視覺震撼。拼貼的過程就如一場重新建構的遊戲,可以是喜悅的,也可能是很沉痛的。 在本文論述中,筆者運用記錄的方式,從觀察親友的家庭生活形態,藉由畫中主角在生活中最喜歡或最能代表個人的物件,以寫實手法表現個體家庭的生活重心。作品分為七大單元《舊時代家庭女性》、《新時代家庭女性》、《辛勤家庭》、《上流家庭》、《游離家庭》、《醫生家庭》、《自由家庭》,在這些作品背後,隱藏著不同家庭成員的思維與價值觀,或有時代性的無奈、或有人性的無奈。在時代、家庭、自我的各種框架中,我們是讓框架更突顯?還是讓框架消失在平凡的生活?所以筆者設計很多不同尺寸的畫布,來拼貼不同樣貌的家庭。然而,這或許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限制的表現吧!組織一個家庭元素很複雜,可是我們的生活卻可以簡單一點。

Description

Keywords

拼貼, 家庭, 片段, 家庭女性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