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世宜書法研究 ── 兼論與臺灣書壇發展之關係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0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論文之研究以呂世宜渡臺為主要之切入點,分別針對呂世宜與台灣書壇兩大部分加以探究,並進而研討二者間書法之互動和影響之關係。故本文以呂世宜之生平與書法為主要探討目標,兼論呂世宜及其所處之時代台灣書壇的發展,且對於呂世宜書法與台灣書壇發展二者間之關係作一考析。 第二章首先回顧呂世宜所處時代之前,其生平活動之主要地域書法發展之概況,亦即對於明代及清代初、中期福建書壇發展之概況加以考查和析理。再者,就文獻之著錄、實物和墨跡等史料詳盡考辨呂世宜之生平,期能透過可信史料之搜尋重建其生平傳略,並儘可能地徵引可稽之史料以解決歷來對於呂世宜生平之諸多疑點,同時釐清論者或書壇對於呂世宜生平事跡謬誤之訛傳與說法。按呂世宜生平之考查,從中梳理出其生平與書法相關之事項,諸如師承、鑒藏、游歷和交游等活動,藉由上述活動之觀照以探討其生平書學發展之過程及其書風可能受到之影響。 第三章以台灣書壇為立足點,探究明清時代台灣書壇發展之外在和內在因素,並自因素之分析為出發點,審視呂世宜與台灣書壇二者間之互動和關係。台灣書壇發展之外在因素,乃針對書法本體以外之台灣明清時期政治、文教及社會經濟狀況等因素加以分析;內在因素則由書學本體之發展為主要的討論範圍。透過上述外在與內在成因盡可能詳細之析論,雖或有疏漏或不察之處,然亦能多少增益以往此類研究台灣明清時期書壇發展成因方面之不足。 第四章以呂世宜之書學及其書法風格之分析論述為主軸。檢視呂世宜傳世之諸筆著作中有關書法之部分,如其收蓄金石碑版、賞鑒刻帖摹搨之心得,或者對於歷來書史、書家或書學理念之觀點和看法分別加以論辨。另經由呂世宜篆、隸、楷、行等諸體傳世墨跡之蒐尋、整理、排序,乃至偽作考辨之步驟,列舉其有紀年或無紀年之墨跡,結合其書學理論相互映證和探討,進而獲致其書學風格之師承、取法及演變。 第五章延續第四章呂世宜之書學及其書風為主體,分別站在中國主流書史、台灣書壇發展情況之高度,觀照呂世宜於二者間所具有之地位。首先就垂譽清代主流書史之隸書名家如桂馥、伊秉綬傳世墨跡之舉例與書風形式之分析,審視呂世宜隸書與上述二家書學風格異同之處,並因而分析呂世宜所可能接受來自於桂、呂二人書風之影響。再者為論述呂世宜與台灣書壇兩大部分之間書法影響關係研討之總結,透過筆者對於台灣清領末葉及日治時期書家傳世作品之搜羅,析理出呂世宜隸書影響台灣書家書風、書壇地域之範圍和書風延續時間之情況。 第六章結論。綜括本文研究所探討之全部成果,列舉筆者於此主題研究之後所獲致之重要觀點,及囿於史料之缺如因而仍然懸而未決之問題,並指出本論文研究後將來繼續發展研究之可行方向與議題。

Description

Keywords

呂世宜西村, 篆隸 碑學, 愛吾廬, 林本源家族, 金門, 明清台灣書法, 游宦 , 世紳階層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