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解構台灣英語崇拜現象建構批判教育學之英語教學模式

dc.contributor溫明麗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吳雪綺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9-08-28T09:47:55Z
dc.date.available不公開
dc.date.available2019-08-28T09:47:55Z
dc.date.issued2009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論文是一質性研究,透過訪問與觀察一所國中英語資優班,檢視台灣英語學習者可能存有的英語崇拜現象,主要處理文化全球化所造成英語崇拜現象的問題,以在地的觀點來看這股「英語熱」的現象及所產生的教育問題,並提供全球化宰制性論述的選擇性閱讀觀點。探討為何台灣未受英、美實際的殖民,卻對英語學習樂此不疲之因。 首先以全球化的觀點,闡述英語如何透過全球化取得語言的霸權與優勢。透過文獻探討與社會現象的分析,從例證中去探討台灣學生如何盲目的學習英語,將英語神格化、偶像化,甚而被文化殖民而不自知。進而,透過訪談和觀察的資料收集方式對教師、家長、學生和行政人員學習英語的內在價值觀與動機進行研究,思考為何對學習英語如此沒有抗拒力。第二、從本土及自我意識之反省,透過批判教育學的論述來反省台灣英語崇拜現象,以確立自我意識對英語崇拜現象之互為主體性瞭解;並期許台灣學生能有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能去殖民、抵抗殖民,對盲目的英語崇拜現象與意識因為透識而進而有抵抗力(resist)。本研究發現,要發展有本土性與主體性(subjectivity)的英語學習,必須紮根於台灣文化上;而非對英語的盲目崇拜與文化殖民,即採取具行動力及主體性的自覺、批判和抗拒,藉以產生一種「去殖民」(decolonization)的行動及去探究抗拒的可能性。本研究並提出批判教育學之英語教學SCC模式,認為批判教育學可做為英語教學上的啟示,應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的邏輯與能力,學習過程能有覺醒(be awareness)進而在學習英語時能更具意識,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也不忘自己本土的文化。質言之,就是發展本土化的英語教學,不致於被英語殖民而不自覺/知。透過英語語言的學習可用來增權賦能(empowerment)學習者,即透過團體對話和合作學習理解增加學習者能力,再者藉由學習者本身自我反省賦與學習者在學習語言時更具主體性;而不是讓英語霸權,停留在英語至上的迷思。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教育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N0891000180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891000180%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0289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英語崇拜zh_TW
dc.subject批判教育學zh_TW
dc.subject主體性zh_TW
dc.subject批判性思考zh_TW
dc.title從解構台灣英語崇拜現象建構批判教育學之英語教學模式zh_TW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