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史密森地景藝術之研究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2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 1938-1973)最廣為人知的成就即是以《螺旋堤》(Spiral Jetty)開啟了他與大自然對話的窗口,並因此躍上了各類藝術史參考書籍,這件壯觀的漩渦形堤防不但是史密森的代表作,也是他被評論家歸類於地景藝術家的緣由。
而地景藝術(Earthworks)的興起又與一九六○年代美國藝壇風起雲湧的革新有關,普普藝術(Pop Art)、佛拉瑟斯(Fluxus)、最低限藝術、觀念藝術等都已超越了繪畫自身,它們不只主張藝術要平民化,使得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難辨,也開始廣泛地運用大眾傳播媒體,讓藝術與科技的差距越來越小。當時,已有一些學者將這個時期的發展認定為後現代主義藝術,因為那些反動流派已經明確顯示了創作的下一個新趨勢。但若以比較寬容的眼光來審視整個美國六○年代,它應該既是現代主義藝術的尾班車,又是後現代主義藝術的火車頭,一直過渡到七○年代之後,現代主義才正式地轉向了後現代。
故本論文以羅伯特.史密森為研究主題,首要動機不僅是因為他身處於那個快速變動的年代,並有著參與地景藝術的背景,也是因為他在創作之外還有著令人矚目的文字表現,其豐富的論述甚至可以被獨立討論,而不只是被藝評家用來引述、詮釋為創作理念,這樣的表達能力在其他藝術家身上並不多見,期待能藉此研究檢視一個創作者在意念與實踐上的先後順序,或這兩個層面的契合度。
史密森生於西元一九三八年一月,一九六○至一九七三年為其最活躍的時期。他的第一次個展在一九五九年紐約的藝術家藝廊(Artists Gallery)舉行,一九六六年加入朵汪畫廊,一九七一年則加入約翰.韋伯畫廊(John Weber Gallery)。一九六四年他不僅正式開始寫作,也策劃了許多利用重機械挑戰傳統創作技術的作品;一九六八年他開始投身於地景藝術創作,一九七二年完成代表作《螺旋堤》;一九七三年七月廿日在空測地景作品—《阿馬力羅斜坡》(Amarillo Ramp)時,因飛機失事不幸身故。在他死後,很快地,紐約文化中心(New York Cultural Center)就舉辦了他的素描回顧展。稍後,在一九七九年,為史密森贏得許多讚譽、在六○至七○年代被視為原始創作理念的文章,也被紐約大學出版社(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集結成冊。他的妻子—也是一位藝術家,萳西.荷特(Nancy Holt)亦將他生前所有發表過的文章都集結在《史密森文集》裡,讓我們可以經由最直接的管道去了解其作品的形成經過,也能一窺其思考模式的完整面貌。
Description
Keywords
羅伯特.史密森, 地景藝術, Robert Smithson, Earth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