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青少年非致命性事故傷害之描述性流行病學研究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1997-06-??
Authors
王國川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Office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Careers Service
Office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Careers Service
Abstract
事故傷害是我國青少年最主要的死亡與罹病原因,同時也是造成他們學校上課缺席的主要原因之一。由許多年來青少年事故傷害問題一直受到各方的忽視,所以我們期望藉著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喚起社會、學校與家庭重新正視此問題,並由此建立起我國青少年事故傷害的基本資料,以及提供未來青少年事故傷害防治工作的參考。本研究以八十三學年度臺灣地區公、私立國中、高中與高職學生為研究母群,採多階段分層群集隨機抽樣法,從1,115所學校中抽出具有代表性樣本數2,317人,並以「青少年事故傷害記錄表」來蒐集他們過去三個月中發生過的非致命性事故傷害,最後在完成資料譯碼、鍵進、核對與除錯後,選擇次數分配、皮爾遜卡方考驗與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以回答本研究所提出的待答問題。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發現青少年非致命性事故傷害的季發生率為56.37%,男性比女性為高,國中比高中、高職為高,近視比沒有近視為高,曾發生過傷害的比未曾發生過的為高,而且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擦傷、扭傷、撞傷、切割傷、跌傷是最常見的五種傷害,發生傷害部位以四肢為主,大部分是發生在學校時,最常發生的地點是學校操場、教室、校園、樓梯與走廊,而造成事故傷害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其次是他人不小心,再其次則是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