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活動對西北太平洋冬半年颱風之影響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8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颱風(typhoon)是生成於熱帶洋面上的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 TC),對人類生命財產或是環境都構成嚴重威脅性,特別是在西北太平洋區域。過往研究颱風大多專注於5月至10月的夏半年,而11月到隔年4月的冬半年颱風較少有相關研究,然而即便在冬半年的環境不利於颱風生成與發展,但還是有機會發展成具破壞性的強烈颱風。因此,本研究探討冬半年期間生成於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在過去30年間(1985年至2014年)的年際變化,並針對大氣動力和海洋熱力條件上的可能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其中包含海洋表面溫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暖水層的厚度、外逸長波輻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data, OLR)、相對渦度場、垂直風切(vertical wind shear)、太平洋副熱帶高壓(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PSH)強度及間熱帶輻合區(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位置,冀望能提供冬半年颱風預測之參考依據。本研究發現冬半年的強烈颱風個數與太陽活動週期有顯著的關係存在,其中太陽黑子活躍時期會產生成較多的強烈颱風,進一步發現海洋熱力條件並非主要影響因素,而是受到大氣環境的改變影響颱風的生成與發展,亦即太陽黑子活躍時期在大氣的動力條件上較有利於颱風發展為強烈颱風。
Description
Keywords
颱風, 太陽活動週期, 西北太平洋颱風主要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