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繪畫的功能性試探水墨畫的現實表現── 游離因子 ──
Abstract
論文摘要
繪畫表現的演進,因應著人類需求的日益複雜多樣,而產生不同的風格面貌,故深具文化價值;繪畫既為文化的一部份,便應有獨立自主及自由發展的空間。
就繪畫的功能性而言,其實「畫甚麼」都不是問題,重點在於創作者「為何而畫」?在繪畫表現的領域裡,各種面貌的呈現都應該有其價值,然而現代水墨創作者所思考的方向,或多在題材形式上大做文章,或以為一反文人畫就是現代,卻忽略了繪畫多元性的本質。因為有多種面貌才顯得繪畫藝術的豐富多樣並蓬勃發展,如果現今的創作者全以為某一種表現才是正確,唯一的方向,那麼藝術終將流於單一的樣式化而無活力可言。
因此本研究主題的重點雖在現實表現的探討,然而旨在開拓繪畫表現的可能性。以下茲就本論文研究的架構分述之:
第一章 緒論──說明主題研究的動機、目的,研究範圍和方法。
第二章 繪畫的功能性探討──以中西方學者之於繪畫起源及功能的論述,結合作品本身的意義,歸結出繪畫功能的種類。
第三章 繪畫的現實表現──探討中國傳統繪畫中現實表現量少勢弱的因素,並試由少量作品的現實表現中,窺探前人之於現實反映的態度,以做為現代水墨畫創作的參考。
第四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以「游離因子」主題創作為軸,參酌社會心理學的理論根據,配合創作者本身自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詮釋現代都會建構下的人際即離關係,並闡述創作理念和視覺圖象元素及技法、媒材等形式表現上的關係。
第五章 結論──藉由研究結果和創作實踐的印證結合,重新釐清個人之於現代水墨畫創作的思考方向。
Description
Keywords
繪畫的功能, 水墨, 蔡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