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與族群─金峰和太麻里地區的農業發展差異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9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歷經日治時期集團移住政策及戰後政府的輔導遷移,搬遷至淺山或平地定居的東排灣族部落與外部社會有了更緊密的接觸,生產方式也由傳統自給自足改變為受市場經濟影響的生活型態。然而,同樣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下,漢人較多的太麻里鄉以釋迦、荖葉等長期作物為主要農作,以東排灣族為主的金峰鄉卻大多種植經濟價值較低的短期作物,為何會有如此的現象呢?除了自然環境之外,還有什麼因素影響著這裡的作物空間分布?
本研究以文獻整理、農糧鏈調查、深度訪談為主要方法,描繪金峰和太麻里地區的族群背景、農業產銷運作以及作物與族群文化的關係,試圖對上述的問題提出解答。
研究結果有以下三點:
一、不同族群選擇不同的作物種植,形成本區的作物空間分布,其中漢人與阿美族偏向栽培長期的果樹類作物、東排灣族偏向短期作物輪作,東部海岸群的排灣族則介於兩者之間,但較傾向於種植釋迦。
二、農民種植作物的選擇,同時隱含著經濟考量及本身的文化特質,反映出族群整體的價值觀與生活型態,從東排灣族所種植的小米、紅藜、洛神花當中,可以看見農作文化知識與資本主義對話、辯證的過程。
三、農業的生產活動除了受到自然環境、政策、市場的影響之外,「族群文化」也應被視為農糧鏈的外部因素之一加以考量。
Description
Keywords
原住民族文化, 作物選擇, 金峰鄉, 太麻里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