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在地老化資源採用之影響因素分析

dc.contributor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林如萍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4-12-02T06:40:14Z
dc.date.available2014-12-02T06:40:14Z
dc.date.issued2007-09-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隨著人口老化趨勢,「老年生活照顧」成為各方關注之議題,近年國家政策以「在地老化」為目標,主張:將「老化」視為人生發展的歷程之一,期望老人盡可能的留在家庭或社區中老化,持續已習慣之生活方式,並能保有自我掌控之生活、隱私與獨立尊嚴。以我國農村地區老人生活照護相關的資源來看,分別由醫療、社福、教育、農政等不同體系發展十分多元,為了能提供可近性的服務讓資源得以充份且有效的運用,除了以「供給」為主的思考外,「使用者」觀點相對來說更為重要。本研究依據在地老化概念統整農村老人在地老化的相關資源,提出十三項農村老人在地老化資源,進一步參酌安德遜模式,並結合「資源使用歷程」及中國傳統文化中之代間規範等相關概念發展研究架構,以探討農村老人對於「在地老化資源」的需求、覺察與使用情形,並分析影響農村老人使用「在地老化資源」之影響因素。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搜集,採立意方式取樣,分別抽取北、中、南、東四區共計 28 個農村社區,透過家政指導員或訪問員對於該地區之受訪老人實施面訪,共計獲得有效問卷 370份。整體來說,農村老人對於在地老化資源的需求、覺察與使用,以預防保健服務、教育性活動及諮詢服務為主。就農村老人在地老化資源之採用來看,研究發現:在地老化「資源需求」、「資源覺察」與「資源使用」三者具有關聯性,並且,農村老人對服務的需求可顯著預測服務的使用。相較於安德遜模式之概念,本研究發現:「前傾因素」、「使能因 素」無法預測農村老人在地資源的使用,而模式中所指的客觀使用驅力--「需求因素」,其對資源使用之影響力亦不如使用者對資源的主觀需求評估,換言之,使用者若非自身《中華家政學刊 Journal of Taiwan Home Economics》 農村老人在地老化資源採用之影響因素分析Taiwan Home Economics Association 中華家政學會Vol.41, pp.37~50 (2007,9)第 41 期,頁 37~50(2007,9)對資源感覺有需求,則採用行為不易發生。再者,本研究發現亦部份支持文化因素對資源認知與使用之影響,代間規範與資源覺察、資源使用三者具有關聯,並且,「代間規範」對於在地老化資源的覺察程度具有預測力。因此,完全以「個體可自由選擇資源」之理性假設來探討農村老人之資源使用行為是有所不足的,應將孝道規範及代間關係等傳統家庭文化之影響一併考量,方能更完整地描繪全貌。zh_tw
dc.identifierntnulib_tp_A0309_01_012zh_TW
dc.identifier.issn2074-5567zh_TW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1571
dc.languagezh_TWzh_TW
dc.publisher中華家政學會en_US
dc.relation中華家政學刊,41,37-50zh_tw
dc.subject.other農村老人zh_tw
dc.subject.other在地老化zh_tw
dc.subject.other資源採用zh_tw
dc.subject.other代間關係zh_tw
dc.title農村老人在地老化資源採用之影響因素分析zh_tw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