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圖資影像在沙質濱線繪製的應用與限制-以白沙灣、八里海岸為例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8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濱線繪製(shoreline mapping)為海岸研究、工程及經營的重要基礎,依據歷年濱線位置的變化,可以了解海岸侵淤情形,為國內外常見的研究方法。國內具有相當豐富的全省性圖資,有些地圖上已經註記水陸交界線-水涯線,有些則需自行判釋/擷取濱線(shoreline)。但國內圖資多非針對海岸地帶進行製圖,官方也未制定濱線繪製的相關規範與流程,實有必要從濱線繪製目的的角度仔細檢討。
本文主要目的為了解國內各種圖資在濱線變遷研究上之應用範圍與限制:包括經建版地形圖(1:25000)及像片基本圖套色版(1:5000)水涯線,以及應用正射影像、空載光達於濱線指標判釋/擷取之結果,再與相關文獻進行比較與討論後,作為未來濱線繪製工作流程建議。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經由歷年經建版地形圖上的水涯線套疊後發現,經建版水涯線為製圖者綜合編稿底圖-像片基本圖及修稿底圖-較新航照的產物,該線不能代表單一編稿、修稿或出版年代的濱線位置。因此經建版地形圖水涯線或可配合歷史地圖(如臺灣堡圖),進行變化大的海岸區域之長時距變遷研究,但仍以定性的變化趨勢為限。
筆者套疊比對同一版次之套色版水涯線於單色版上,發現不同圖幅有繪製依據不一的情形。經由訪談及查閱製圖規範後,筆者推測在缺乏明確的繪製規範下,繪圖員可能對於海岸環境動態不甚熟悉,而採取了不同的依據繪製水涯線。若要引用套色版水涯線作為濱線,必須先檢視該線的繪製依據,估計不同繪製依據帶來的誤差。
若要避免水涯線所包含的人為誤差,研究者須自行判釋/擷取濱線指標。筆者針對航空照片拍攝資訊進行檢視,發現拍攝當時未考慮季節、潮汐等因素,導致濱線具有較高的自然變動性。實際利用航空照片及正射影像,判釋特徵(proxy-based)濱線指標並分析後發現,考慮連續性及自然變動性等因素之下,以乾溼線最適合大範圍濱線繪製工作;高程(datum-based)濱線指標方面,空載光達所擷取之高程等高線,可與等高線較密集的海岸相片基本圖(1:1000)疊圖分析。然而由於國內各式圖資自然變動性較高,無法將該類圖資所判釋的特徵濱線連結(link)高程濱線進行濱線繪製。
若要應用國內已經出版的圖資進行全島性濱線繪製,筆者建議:1)以1:5000正射圖資(像片基本圖單色版、彩色正射影像)為基礎建立底圖航照資料庫,需包括拍攝日期、潮汐、風浪等資訊。2)挑選合適圖幅,剔除影像過曝、對比過高以及風浪過大的圖幅。3)數化水線、乾溼線及灘內緣線,編輯濱線屬性資料庫。4)在量化變遷速率後,挑選侵蝕嚴重區域,利用高程濱線更精確的監測海岸侵蝕情形。最後筆者也參考美國濱線繪製規範,建議未來濱線繪製底圖,應當在考慮季節、潮汐、天氣的狀況下進行拍攝。
Description
Keywords
濱線繪製, 濱線指標, 像片基本圖, 空載光達, shoreline mapping, shoreline indicator, orthophoto base map, airborne Li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