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規訓與治理 ─以中正紀念堂為例
dc.contributor | 廖世璋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麥馥倫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Fu-Lun Mai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8-29T06:56:22Z | |
dc.date.available | 2012-7-31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8-29T06:56:22Z | |
dc.date.issued | 2012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試圖從傅柯的權力觀點出發,針對中正紀念堂此一博物館中,知識論述、規訓技術、個體自我調控的部署,理解歷史時態下不同的文化治理範型。主要關懷在於反思博物館的社會教育目標下,一體兩面所形構出的權力關係;另一方面,以哈伯瑪斯之公共領域觀點,探討博物館公共性指涉的意涵。 本研究採取訪談法與文獻分析法,進行中正紀念堂的經營階層、管理人員與參觀者三方面,討論具體機制下知識生產、紀律管束下相互交織而成的複雜網絡;並藉由個體抵抗權力規範,及參與公共性討論的情況,檢驗中正紀念堂由威權體制下展示國族意識型態的櫥窗,轉向公共領域的可能。 研究發現主要可分為三項:中正紀念堂為黨國體系下的官僚機構,其真理效果雖來自於專家知識,但透過學術研究的自我正當化與去政治化效果,引入博物館展示政治的轉變。隨著時代的推移,文化治理範型由「國族殿壇的元首博物館」(1980年至1990年初期)、「公民的社教館」(1992年至2000年代初期),轉變為「文化消費:特展與精緻文化的戲棚」(2003年迄今),然而每一階段無可截然劃分,彼此之間仍有相互承接的意味。規訓技術則從「軍事紀律」模式,轉為資本主義社會下顧客至上的「消費─服務」型態。最後,權力機制下的個體,出現反抗場域中的規範,及質疑知識生產的邏輯。中正紀念堂邁向公共領域最大的侷限,依然是來自過往威權體制下的國族意識型態,以及缺乏參與公共討論的主體與場域。然而,中正紀念堂目前以學術研究的方式拓展詮釋觀點,成為不同族群的對話空間,體現歷史記憶沉澱、凝聚後的價值與紀念意義。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社會教育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8020088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8020088%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2474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中正紀念堂 | zh_TW |
dc.subject | 博物館 | zh_TW |
dc.subject | 規訓 | zh_TW |
dc.subject | 文化治理 | zh_TW |
dc.subject | 權力─知識 | zh_TW |
dc.subject | 公共領域 | zh_TW |
dc.subject |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 en_US |
dc.subject | museum | en_US |
dc.subject | discipline | en_US |
dc.subject | cultural governance | en_US |
dc.subject | power-knowledge | en_US |
dc.subject | public sphere | en_US |
dc.title | 博物館規訓與治理 ─以中正紀念堂為例 | zh_TW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n069802008802.pdf
- Size:
- 1.98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