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畫派之研究
dc.contributor | 張德文 | zh_TW |
dc.contributor | ZHANG,DE-WEN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莊伯顯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ZHUANG,BO-XIA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0-12-10T02:23:36Z | |
dc.date.available | 2003-07-01 | |
dc.date.available | 2020-12-10T02:23:36Z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的「奇雄秀美」, 的確名聞宇內, 在明 清兩代, 畫家因地域因素而自然形成之「畫派」, 始見空前熱潮。其中新安地區之畫 家, 因熱愛故鄉名勝, 而形成以「畫黃山為題材」之「黃山畫派」, 在民初黃賓虹, 賀天健兩位史論大師定名之後, 始發揚光大, 尤其, 將漸江、梅清、石濤三大師命為 「黃山畫派三鉅子」后, 黃山畫派之發展, 即頗受國內外矚目。在繪畫創作力求「寫 生」方式的時代潮流中, 以畫家對黃山「寫生造化」而形成的「黃山畫派」, 當有值 得我們深入探究之價值, 本論文即針對此動機, 作以下探討: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為緒論; 旨在闡述畫派形成的基本條件及黃山畫派的淵源始末 , 與中外學者有關黃山畫派之研究情況。第二章為黃山史地概要及形勝略說; 首先對 黃山山名之來由及地理位置, 作一番察考求證, 其次再針對形成黃山之地理結構形勢 作剖析, 再將黃山之各項奇景及歷代名人文藝大家游覽黃山后, 所著錄的作品, 作簡 略之概述。第三章為新安畫派之形成與發展; 本章試圖從社會史之觀點, 探究新安地 區之經濟與文化發展概況, 對新安畫派形成之影響。第四章為黃山畫派之傳統思想與 繪畫風格之特徵; 從畫派之發展因素及各畫家共同的創作思想背景與作品風格特色, 加以論述, 進而深入探討浙江、梅清、石濤三者之生平遊蹤, 創作理念, 及作品, 作 圖像的論述。最后將黃山及黃山畫派諸大家自清末民初以來, 對中外畫壇造成的影響 , 作一番的解說。 研究結果發現, 黃山畫派之形成, 乃基於時代對寫生創作理念之建立, 自然而然所形 成的訴求趨勢。漸江以犀利剛硬之寫實線條, 較能掌握到黃山的峰石質感, 梅清擅以 奇險之構圖, 雲捈的變化, 捕捉黃山的幻覺, 石濤則仍較以傳統的筆墨形式因子, 表 現黃山的神韻, 三者在渴筆焦墨的筆墨技法共同表現中, 仍有其不同的形式訴求, 而 共寫黃山精神及文人情懷思想, 乃是一致的, 這是頗值得我們關切的。 隨著時勢的更迭轉變, 黃山旅游之熱潮將更見熱絡, 而以「畫黃山而成名的黃山畫派 」, 在畫家趨之若鶿, 爭相寫生的風行之下, 將益形擴大, 日見茁壯, 進而綿延不絕 。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美術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78NTNU2233007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78NTNU2233007%2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3927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黃山畫派 | zh_TW |
dc.subject | 寫生造化 | zh_TW |
dc.subject | 浙江 | zh_TW |
dc.subject | 梅清 | zh_TW |
dc.subject | 石濤 | zh_TW |
dc.subject | 清末民初 | zh_TW |
dc.title | 黃山畫派之研究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