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區德育之政治意識型態批判

dc.contributor.author李琪明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4-10-27T15:50:15Z
dc.date.available2014-10-27T15:50:15Z
dc.date.issued1998-0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瞭解大陸地的德育全貌;二是探討大陸地區德育與政治意識型態的關係;三是以批判的角度,探討德育與政治意識型態應有的關係與定位。本文架構首先分別就大陸地區的德育觀、德育政策與德育課程三個層面,深入剖析德育與政治意識型態緊密聯結的關係,以印證教育淪為附屬與工具之環境脈絡的影響;進而論述政治意識型態對於德育產生的正、負面作用;最後,乃以批判 (並非全然否定) 的精神,期能釐清政治意識型態與德育的適當定位,以使德育重獲本然面貌與豐富的生命力。主要研究結論如下:就德育與政治意識型態的關係而言,政治意識型態是德育的最高指導原則也是重要內涵;操縱政治意識型態的政黨也同時是德育的決策單位;政治意識型態的領導人物亦成為德育的受尊崇人物;政治意識型態的衝擊往往也易成為德育改變的關鍵。其次,就政治意識型態對德育的影響而言,正面的作用有和諧統一德育共識之形成、權威有效德育政策之貫徹、全面配合德育課程之實施;但在負面作用則有德育知識由政治霸權所壟斷,易使德育產生混淆;德育政策以國家機器為重心,易使德育流於形式;德育課程成意識再製的工具,易使德育內容僵化。因此,筆者乃提出六點建議:一、建立多元政治意識型態衝擊的環境,減少政治意識型態對德育的宰制;二、釐清德育的價值與意義,擺脫政治意識型態的束縛,建立具本土性與國際性的德育觀;三、德育政策之內容應在多元價值中凝聚基本的認同感,同時兼重個人與社會需求的平衡性;四、德育政策的制定宜朝向上下互動的民主化原則,切忌政黨與政治領袖過度介入;五、德育課程的控制權應逐步「下放」或「釋放」,設定基本限度的德育目標,使德育課程在政治力運作中具有彈性與空間;六、建立德育教科書的評鑑制度,以「批判性德育」的精神建立評鑑規準,減少教科書中政治意識型態之灌輸。zh_tw
dc.identifier8C206EE4-5656-5E7E-9A31-F1576E579288zh_TW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0277
dc.language中文zh_TW
dc.publisher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zh_tw
dc.publisherDepartment of Civil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NTNUen_US
dc.relation(7),171-200zh_TW
dc.relation.ispartof公民訓育學報zh_tw
dc.subject.other大陸地區zh_tw
dc.subject.other德育zh_tw
dc.subject.other政治意識型態zh_tw
dc.title大陸地區德育之政治意識型態批判zh-tw
dc.title.alternativeThe Critique on Political Ideology of Moral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zh_tw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