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政策形塑與實施之議題脈絡分析---以高中課程綱要為例-課程政策形塑與實施之議題脈絡分析---以高中國文課綱為例(I)

dc.contributor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潘麗珠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5-03-31T09:18:54Z
dc.date.available2015-03-31T09:18:54Z
dc.date.issued2008/08-2009/07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基於對高中國文課程政策形塑與實施的關懷,希冀透過研究,來呈現當前高 中國文課綱在國文學科與議題之樣貌,並且加強對課程與教學實務問題的敏銳度與思考 層面,以推敲出較理想的課程與教學實務改進策略,讓高中國文教育研究能更具實務應 用價值。 四年研究期程,其運作重點如下── 第一年:國文學科課程形塑的理念與涉入議題。對決策者(課綱委員)進行訪談,論述 分析學科中心網站的內容、公聽會的紀錄、報章雜誌等的反映等等。 第二年:國文學科教科書編審過程與文本形塑分析。對國文科教材不同版本的編輯者、 審查者、出版社進行訪談,論述分析編審的位置、國編館的審查制度和出版社 的看法與態度。 第三年:國文科實務工作者對課程詮釋與評價。對高中國文教師進行訪談、問卷調查或 加入教室觀察,以確實了解教師對教材的看法與教學信念為何,將分層立意取 樣,掌握高中國文教師的關注焦點。研究其對新課程的評價及其形成判斷的規 準與參照依據(例如訓練背景、哲學觀等等)。 第四年:學生的課程詮釋與評價。針對不同地區、學校的高中學生進行訪談,舉辦焦點 座談會,實施問卷調查,以確實了解學生的課程經驗,分析性別、不同類組、 不同類型學校的高中學生對於課程的詮釋為何。 預期效益如下: (一)對於國文教材「文言」與「白話」比例之爭能通過學術研究予以客觀述評。 (二)對於「傳統」與「鄉土」之教材編選比重,決策過程、編審角度、以及出版社的 實際做法、學生的態度等,透過本計畫之研究可以有客觀的學術論述。 (三)透過本研究成果,可以了解到:國文學科所富有的性質之一「工具性」,其政策 對於其他領域學科的影響,以及清楚論述高中國文教師的評價與信念。 (四)經由本研究成果,可以省察課程政策對於高中國文教師的教學、高中學生國語文 能力之影響,針對現象提出建設性之具體建議。zh_tw
dc.identifierntnulib_tp_B0105_04_021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4571
dc.languagezh_TW
dc.relation(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97-2410-H003-092)。zh_tw
dc.subject.other高中國文zh_tw
dc.subject.other課程綱要zh_tw
dc.subject.other課程政策zh_tw
dc.title課程政策形塑與實施之議題脈絡分析---以高中課程綱要為例-課程政策形塑與實施之議題脈絡分析---以高中國文課綱為例(I)zh_tw
dc.titleContextual Analysis of Issues in Curriculum Policy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A Study on Senior High Chinese Curriculum Guidelinesen_US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