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內時間尺度的颱風模擬:高解析度模式(HiRAM)25和50公里
dc.contributor | 鄒治華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朱美霖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u, Mei-Li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5T00:47:34Z | |
dc.date.available | 2020-08-25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5T00:47:34Z | |
dc.date.issued | 2018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主要分析高解析度大氣模式HiRAM之25km與50km模擬場對於在季內時間尺度的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模擬情況。首先檢視氣候特徵,其後進行季內振盪東西風相位時期模擬之探討。 颱風氣候特徵模擬之檢視,分為西北太平洋全域以及登陸侵襲東亞分區域等兩部分。西北太平洋全域的模擬結果顯示,兩模式模擬場對於颱風活動的空間分布掌握良好,颱風大多數生成在季風槽區與大尺度的東西風輻合區,與觀測一致。但是由於模擬的季風槽偏強,模式傾向高估颱風生成個數。在相同的颱風篩選條件門檻下,HiRAM 25km模擬的颱風生成個數較接近於觀測場,表現優於HiRAM 50km。颱風強度方面,模擬場傾向低估;以觀測場強度為基準的比較結果顯示,HiRAM 25km能模擬三級颱風(TY3)以上的強度,表現明顯優於HiRAM 50km。 登陸侵襲東亞分區域部分,為將行經東亞之颱風依其登陸侵襲區域作分類來比較;即登陸侵襲臺灣/中國大陸東岸區(TWCN)、南海區(SCS)與日本區(JP)等三類。結果顯示,HiRAM 50km對於侵襲TWCN與SCS類颱風之生成個數及通過頻率之掌握度相對於侵襲JP類颱風者佳,於侵襲JP類颱風之生成個數則明顯高估而通過頻率分布偏北。HiRAM 25km對於侵襲TWCN與SCS類颱風之生成個數及通過頻率模擬與觀測場相似,並能改善HiRAM 50km侵襲JP類颱風之生成個數高估和通過頻率分布偏北的情形。 季內振盪西(東)風相位期間,大尺度環境場呈現氣旋式(反氣旋式)環流,颱風生成機率較高(較低)。觀測場統計數據顯示,颱風在西風相位時期之生成機率約為東風相位時期的2倍。HiRAM 25km能夠良好掌握東西風相位期之間颱風生成機率之差異,HiRAM 50km則無法掌握此差異性。 在環境型態方面,西風相位時期,季內振盪之氣旋式環流加強季風槽,環境有利於颱風生成與發展,大尺度環流與颱風生成之間的關係與氣候場相似,模式掌握度較高。東風相位時期,季內振盪之反氣旋式環流抵消季風槽,環境不利於颱風生成與發展,大尺度環流與颱風生成之間的關係不明確,模式掌握度降低。HiRAM 25km雖然於東風相位時期略高估臺灣附近之颱風通過頻率,但仍能夠良好模擬東西風相位期之間颱風活動分布特徵之差異性。HiRAM 50km於東風相位時期明顯高估臺灣附近之颱風通過頻率,導致東西風相位期之間颱風活動分布特徵差異不明顯。 數據統計以及空間型態等分析結果顯示,HiRAM 25km對於季內時間尺度之颱風活動具有相當的模擬能力。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地球科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060144013S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144013S%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1151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季內振盪 | zh_TW |
dc.subject | 高解析度大氣模式 | zh_TW |
dc.subject | 颱風模擬 | zh_TW |
dc.title | 季內時間尺度的颱風模擬:高解析度模式(HiRAM)25和50公里 | zh_TW |
dc.title | Typhoon Simulations on Subseasonal Timescale in HiRAM at 25 and 50km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