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哈爾D大調低音提琴協奏曲詮釋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8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研究動機與目的 凡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 (1739-1813),是古典時期捷克作曲家。雖然凡哈爾在維也納也頗負盛名,但在低音提琴作品上,卻不及同時期奧地利作曲家狄特斯道夫(Karl Ditters von Ditersdorf 1739-1799)有名氣 。凡哈爾的D大調協奏曲和浪漫時期作曲家玻特西尼(Giovanni Bottesini 1821-1889)的b小調協奏曲比較,不及玻特西尼所譜寫的協奏曲來的炫技,卻保有古典時期的風格 。 筆者選擇這首凡哈爾D大調低音提琴協奏曲(Johann Baptist Vanhal Double Bass Concerto in D Major)的主要動機因素如下: (1)本曲在台灣演奏不如狄特斯道夫的協奏曲般普及,演奏技巧也不像玻特西尼作品般具有旋律性和炫麗的技巧,但筆者認為此曲更有意義,因為它保有古典時期傳統典型風格與曲式,值得探討。 (2)筆者在樂團工作多年,深深體會基本練習的重要性,選擇這首曲子可更深入探究練習的方式。 (3)在文獻上取得較為困難,近十年來此曲漸漸出現在比賽指定曲目上,在指導教授建議下,選擇本曲,希望能為這首曲子找到更多資料。 筆者基於上述原因,研究凡哈爾D大調低音提琴協奏曲,來了解凡哈爾的創作背景,分析他作品的曲式結構。蒐集各方面資料並研讀思索後,希望能了解學習到演奏凡哈爾的作品,及更深入正確地了解他所要傳遞的情感與意念。筆者希望透過這篇詮釋報告,能使自己在演奏經驗方面,以及研讀樂曲的方法,能夠有更進一步的學習,筆者未來繼續運用寫作這篇報告所學得的研究學問方法,在低音提琴教學及演奏方面能夠更多方面的成長與進步! 研究範疇 筆者在這篇詮釋報告中,將研究凡哈爾的生平,並找相關書籍、資料,把樂曲創作背景作細部了解,以求能正確地詮釋這首樂曲,並且研究此曲所需運用的技巧,並作完整練習方法的陳述,作為練習此樂曲能更清楚的態度來運用練習。 筆者蒐集到三種版本,有三位編著者,分別是Klaus Trumpf 、R. Malaric 及 H. Hermann 。筆者以Klaus Trumpf編著為主,與其他兩位相互比較,找出其中差異,藉以探討不同的詮釋與表達出來音樂的形式。 筆者經整理後,針對下列各項範疇作為探討依據: 一、作曲家之探討:包括作曲家生平簡介,及創作背景。 二、樂曲分析:將依據樂曲曲式探究樂句、架構及和聲;依音型、風格以及樂曲之間的關聯進行分析。 三、樂曲詮釋與風格:針對不同版本,不同音域樂句詮釋不同,及音色處理,提供筆者個人見解與詮釋方法。 四、演奏技巧研究:針對此曲較困難的樂段,提出討論與練習方式來解決問題。

Description

Keywords

低音提琴協奏曲, 凡哈爾

Citation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