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台灣美津濃公司贊助民國九十二年全國運動會效益分析
    (2004) 何光明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台灣美津濃公司贊助民國九十二年全國運動會之商業效益,並藉由文獻探討、深度訪談及統計分析等方式探討其贊助實質效益。主要結論如下: 一、92全運會總經費預算新台幣3.1億元,縣府自籌經費1.9億元,120個企業團體贊助,贊助總金額共計新台幣2億17萬2000元,創下歷年來最高自籌金額比率。 二、台灣美津濃公司贊助92全運會之動機,以「提高品牌知名度」為最高,其次為「提升企業社會形象」及「增加產品銷售機會」,與預期相符合。 三、本研究問卷共發出660份,以便利抽樣方式對現場參與者進行問卷施測工作,並採取現場填答後立即回收方式,經整理有效問卷596份佔整體問卷90.3%。男性參與者357人、女性參與者239人,年齡層次分佈以26歲-35歲最多(佔32.6%),身份以學生(佔26.8%)及軍公教(佔26.7%)比率為最高,學歷以大學/專科學歷為最多,佔總參與者人數的(57.4%)。在對贊助商形象認知程度方面,現場參與者背景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檢定性別、年齡、職業、學歷、個人收入及身份有顯著差異。在對贊助商產品牌喜好程度方面現場參與者背景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檢定性別、職業及身分有顯著差異。在對贊助廠商的產品購買意願方面現場參與者背景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檢定性別、職業、學歷及個人收入有顯著差異。 四、92全運會網站賽會期間,計有60萬9905人次上網瀏覽。台灣美津濃公司電視CF廣告列名曝光率,廣告價值約新台幣1670萬4000元。有高達99.2%的現場參與者能正確辨識出台灣美津濃公司為92全運會主要贊助廠商,約40%的現場參與者於92全運會期間,有購買台灣美津濃公司相關產品。辦理92全運會後,經訪談該公司贊助策略與預期效益達成、銷售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30%。
  • Item
    企業贊助運動賽會效益之研究—以HBL高中籃球甲級聯賽為例
    (2002) 蔡宇玲 ; Tsai, Yu-l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企業贊助九十學年度HBL高中籃球甲級聯賽之預期效益,並進一步探討現場觀眾對贊助企業的辨識、企業形象、購買意圖、媒體使用及賽會參與等贊助效益之認知程度。 研究對象為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及九十學年度HBL高中籃球甲級聯賽總決賽575位現場觀眾,並向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對高中籃球聯賽發展源由及企業贊助現況進行瞭解,最後以自編之「企業贊助運動賽會效益評估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 根據實際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χ2檢定(Chi-square 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簡單相關分析(simple correlation analysis)及典型相關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等統計方法處理,結果發現: 一、 女性對贊助企業辨識程度高於男性;現賞觀賞次數以6次以上及贊助企業消息來自比賽現場者的辨識程度為最高。 二、 男性、電視觀賞次數愈多及經常運動的觀眾對媒體使用行為與賽會參與認知有顯著的認知效益。 三、 企業辨識及賽會參程度確實與贊助效益間有典型相關關係存在。其中以企業辨識及賽會參程度所有構面透過第一個典型因素,能影響贊助效益之媒體使用行為及賽會參與認知。
  • Item
    企業贊助中華職棒大聯盟2006年賽季之個案研究
    (2007) 吳昆霖; Wu, Kun-Lin
    本研究主要目的旨在探討企業贊助中華職棒大聯盟2006年賽季之動機、考量因素與實質效益之情形。研究對象為贊助中華職棒大聯盟2006年賽季之贊助商,包括:日盛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光泉牧場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美津濃股份有限公司,採深度訪談法及內容分析法,且以自編之「企業贊助中華職棒大聯盟2006年賽季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經由訪談後,研究結果發現: 一、企業贊助中華職棒大聯盟之動機為:(一)建立企業形象;(二)創造話題增加媒體曝光率;(三)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四)建立品牌及產品知名度;(五)回饋社會及善盡社會責任。 二、企業贊助中華職棒大聯盟之考量因素為:(一)運動賽事規模及價值;(二)經費預算的考量;(三)贊助效益(曝光率、提升企業形象)。 三、企業贊助中華職棒大聯盟之實質效益為:(一)提升企業形象;(二)建立產品形象;(三)增加媒體曝光率;(四)促進產品銷售機會。
  • Item
    企業贊助超級籃球聯賽效益之研究—以消費者態度之觀點
    (2007) 池欣玲; Chih, Hsin-l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企業贊助超級籃球聯賽(SBL)之效益,並進一步探討消費者對籃球的態度、消費者對贊助企業的態度、效益之認知效益、形象效益、促購效益。研究對象為2007超級籃球聯賽第四季之現場458位消費者,以自編之「企業贊助超級籃球聯賽效益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根據實際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簡單相關分析(simple correlation analysis)及典型相關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等統計方法處理,將研究結果綜整討論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年齡20歲以下、可支配零用金3,000元以下、觀賞的次數16次以上的女性消費者對SBL有較佳態度,認為自己是SBL的忠實支持者,且SBL對她們而言是重要的。 二、16~20歲的消費者之「認知效益」較高;16~25歲、零用金1,001~3,000元的消費者之「形象效益」較高;16~20歲、31歲以上的消費者之「促購效益」較高,會於企業贊助後增加對贊助商的喜好,並增加購買贊助商產品的傾向,且會在企業贊助SBL後增加對贊助商產品的使用率。 三、消費者態度與贊助效益間確實有典型相關關係存在,且消費者對贊助企業的「公益態度」為影響贊助效益之「認知」、「形象」、「促購」之主要因素。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企業應持續聚焦年輕消費者之市場,針對年輕族群設定活化的行銷及贊助策略,建立與消費者間的良好關係,此外也應提高SBL之知名度、加強一般民眾對SBL之認識,最後建議企業持續贊助SBL,以公益態度出發,將提升國內籃球風氣為企業之責任。
  • Item
    臺灣羽球運動員企業贊助之研究
    (2019) 曾元正; Tseng, Yuan-Cheng
    企業投入運動贊助在國內外早已行之有年,其中又以個人運動員贊助最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企業行銷品牌的主要策略。然運動員與企業在贊助合作上,經常有贊助衝突事件的發生,其原因大都來自於運動員本身違反贊助所需遵守之義務。爰此,本研究以第三方之視角,目的為瞭解臺灣頂尖羽球運動員接受企業贊助現況,以及其對贊助的瞭解程度。並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中華臺北羽球國家隊運動員共六人,進行訪談深入探究我國羽球運動員接受企業贊助之情形。研究結果發現: 一、目前我國羽球國家代表隊運動員,以土地銀行與合作金庫之企業球團,所培訓的羽球運動員為主。而企業球團則會提供較優質的運動訓練環境與生涯輔導的照護。 二、我國羽球頂尖運動員對於贊助之概念,以及應如何與贊助商維持長遠的合作夥伴關係不清楚,但對於代言人所需具備之特質,與獲得企業贊助後應如何回饋及維繫良好互動關係有一定的瞭解。 三、目前我國羽球運動員在接受企業贊助上,缺乏運動經紀人或介紹人以協助與企業洽談贊助合作,主要是透過企業主動聯繫、球團教練及親友來獲得贊助上的支持。 四、由於我國頂尖羽球運動員訓練上大多以賽代訓,而國家隊所提供的交通及運動訓練照護的相關資源不盡完善,故運動員在此方面較需要藉由企業贊助來獲得支持。 有鑑於此,本研究建議我國頂尖運動員應適時地瞭解運動贊助之基本概念,然在接受企業贊助後,亦需考量如何與企業維繫良好與長遠的合作夥伴關係;也建議政府單位與企業在投入運動贊助時,可針對訓練照護與參與國際賽事方面提供相關贊助資源。在學術研究部分,建議後續研究可從不同運動項目著墨,繼續深入探究運動員接受企業贊助情形,提升雙方之間在贊助合作上的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