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長期性高強度間歇性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衝突控制的影響: 事件關聯電位與訊號源分析研究(2023) 蔡侑蓉; Tsai, Yu-Jung研究目的探討長期性高強度間歇性運動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衝突控制能力的影響。本研究有兩個研究目的,第一、ADHD兒童是否在衝突控制反應上與正常兒童不一樣;第二、長期性高強度間歇性運動是否能改善ADHD兒童衝突控制能力。第一個研究方法: 總共有105位兒童,其中61位ADHD兒童;44位是年齡相同的正常兒童。所有兒童都會進行叫色測驗並同時收集腦波訊號。作業情境將分為底下四種: iC, iI, cC, cI。依變項包含反應時間(RT)、反應正確率(RA)、事件關聯電位(N2與P3)。結果顯示ADHD兒童反應時間有前試作測驗的情境效果,且整體的反應正確率比正常兒童低。此外,ADHD兒童有較小的P3振福。而進一步分析P3訊號源,ADHD兒童在前額葉有較大的活化狀態。這些研究說明ADHD兒童較容易受到前一個試作測驗情境的影響,特別是在高衝突的情境下。第二個研究方法: 61位ADHD兒童隨機分派至運動組或是主動控制組。運動介入為期每周兩次每次90分鐘,總共五週運動介入。運動組從事高強度間歇性運動,而主動控制組從事瑜珈與伸展運動。結果顯示經過五週的運動後,運動組在前試作情境的效果有較大反應正確的差值,也就是在前試作的一致情境的正確率顯著提升所導致較大的差異。此外,運動組比主動控制組有較好的動作能力。這些研究表示高強度間歇性運動能夠對前試作情境的能力有改善的效果同時提升動作能力。Item 12週中強度漸進阻力訓練對高齡者賀爾蒙與肌肉適能之影響(2020) 林建廷; Lin, Chien-Ting背景:人類隨年齡增長,逐年有肌肉適能 (肌肉力量、肌肉質量、肌肉功能) 減退等問題,進而影響高齡者獨立生活能力,如走路緩慢與精細運動機能退化。伴隨老化現象所產生的肌肉質量降低,與血液低濃度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高濃度胰島素 (insulin)、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介白素-6 (interleukin 6, IL-6) 有關。先前研究顯示阻力訓練能改善身體功能表現,但阻力訓練是否能有益地調控合成性及分解性賀爾蒙尚未完全釐清,本研究目的為探討12週阻力訓練對健康高齡者的血液生化指標與肌肉適能的影響。方法:招募19名健康高齡者 (年齡67.9 ± 3.2歲) 隨機分派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從事12週漸進阻力訓練,控制組則維持日常身體活動。在介入前後進行賀爾蒙 (IGF-1, insulin, TNF-α, IL-6),與肌肉適能 (握力、肌肉質量、30秒坐站、計時起走測驗) 檢測。相依樣本t考驗分析實驗組前後測IGF-1。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insulin、TNF-α、IL-6、肌肉適能在不同組別與時間的差異情形。結果:12週介入後,IGF-1與基礎值比較無顯著變化 (p > .05)。Insulin、IL-6、肌肉質量交互作用未達顯著 (p > .05),主要效果皆未達顯著差異 (p > .05);握力交互作用未達顯著 (p > .05),主要效果僅時間因子達顯著差異 (p< .05);TNF-α交互作用未達顯著 (p > .05),主要效果皆達顯著差異 (p < .05);30秒坐站、計時起走測驗交互作用達顯著 (p < .05),兩者實驗組後測顯著優於實驗組前測 (p < .05),且計時起走測驗實驗組後測顯著優於控制組後測 (p < .05)。結論:12週中強度漸進阻力訓練改善健康高齡者肌肉力量與功能及減少TNF-α濃度,但肌肉質量、insulin、IGF-1與IL-6則無變化。Item 不同落地訓練時期對成長中母鼠骨骼之影響(2012) 林欣仕; Hsin-Shih Lin目的:探討不同時間長度之落地訓練對骨骼的影響,以釐清骨骼適應高衝擊性運動在時間序列上的變化。方法:使用96隻週齡7週的Wistar雌性大鼠,在四個時間點分別設置落地訓練組與對照組,每組動物數為12,依序為1週落地訓練組 (E1)、1週對照組 (C1)、2週落地訓練組 (E2)、2週對照組 (C2)、4週落地訓練組 (E4)、4週對照組 (C4)、8週落地訓練組 (E8)、8週對照組 (C8),落地訓練組每日接受30次自40公分的高處落下著地之訓練,並於每週的第一次訓練與第五次訓練架設測力板以記錄地面反作用力 (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 作為運動強度探討;對照組則維持正常的籠內活動。各組實驗動物分別於4個時間點(訓練1、2、4及8週之後)犧牲,並採集其左右的股骨與脛骨,進行骨密度、組織型態、組織生物力學、斷面參數等測量與分析。採用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α=.05)。結果:大鼠在第一週第一天的落地GRF值顯著高於其他時間點 (p<.05);股骨的皮質骨面積與厚度呈現E1顯著低於C1、E4顯著高於C4,脛骨則是E8在皮質骨面積、皮質骨厚度及斷面轉動慣量矩顯著高於C8;股骨與脛骨海綿骨的骨生成指數(鹼性磷酸酶染色)、骨密度與結構參數(包括骨量比率及骨小樑厚度)皆為E8顯著高於C8組,而脛骨的海綿骨骨吸收指數(破骨細胞數)則是E8顯著低於C8;股骨的斷裂負荷值E1顯著低於C1,而E8的股骨與脛骨皆有顯著高於C8的斷裂負荷值。結論:皮質骨承受落地訓練初期時會因衝擊過大造成骨骼結構與骨生物力學強度暫時性的變弱,經過長期訓練適應之後則可恢復並增強;對快速成長中之海綿骨而言,訓練初期雖無法觀察到訓練效果,唯長期訓練則可呈現結構強化並提升骨密度。Item 腎上腺素對H460肺癌細胞之AMPK路徑的影響(2011) 蘇玫尹; Mei-Yin Su運動有益於癌症的效果已被許多研究證實,但其中的機轉卻一直沒有被建立。AMPK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為能量恆定的重要調節者,由於其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已應用於抗癌藥物的發展,因此運動活化AMPK的作用被認為是運動有益於癌症的機轉。在本論文中,我們先建立葡萄糖與血清的刺激和AMPK活性反應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AMPK活性的反應會出現完全不同的變化。因此我們進一步使用運動時負責調節能量代謝作用的荷爾蒙代表運動的刺激,從細胞模式建立荷爾蒙、AMPK與肺癌細胞之間的關係,進而了解運動透過AMPK影響癌症的可能性。本論文的目的為探討荷爾蒙在細胞模式中對於H460肺癌細胞內AMPK活性與細胞生長情況的影響。研究的方法以腎上腺素、生長激素、胰島素和昇糖素作為刺激原,將H460肺癌細胞培養於含10 % 血清的DMEM培養基,以固定濃度的荷爾蒙作用3、6、12、24與48小時後,進行各時間點的細胞存活分析,並測量細胞內AMPK的蛋白質表現量與活性。結果顯示荷爾蒙的作用與細胞生長情況之間沒有時間依存的關係,腎上腺素在第3小時、生長激素在第24小時皆可顯著增加約7 %的細胞 (p< .05),胰島素的作用在第3、12、24與48小時顯著增加約7 ~ 11 % 的細胞 (p < .05),而昇糖素分別在第3與12小時增加約8 % 與5 % 的細胞 (p < .05)。此外,荷爾蒙的作用與AMPK活性的變化之間也沒有時間上的依存關係,但荷爾蒙皆可在第3小時抑制AMPK活性約26 ~ 50 %,在第48小時則引起AMPK活性增加約57 ~ 148 %。上述的結果證明腎上腺素的作用在第3小時會顯著增加H460肺癌細胞的生長,同時抑制細胞內AMPK的活性,推測高濃度腎上腺素在3小時內的作用可能會因抑制AMPK活性而造成腫瘤生長。Item 運動前攝取咖啡因對心臟自律神經之影響(2007) 黃紹彰; Shao-Chang Huang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運動前攝取咖啡因,對於安靜、運動、恢復狀態的心臟自律神經系統造成的影響。方法:受試者為11位健康的男性(年齡:24.8 ± 1.6歲、身高:175.0 ± 4.9公分、體重:70.7 ± 6.0公斤),採重複量數的雙盲實驗設計,排空期為3天,以平衡次序原則分別攝取6mg/kg的咖啡因或安慰劑,60分鐘後進行60%VO2max的運動30分鐘,恢復期為10分鐘。以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 ( 2-way ANOVA ) 分析五個不同時間點(運動前、運動初期、運動中期、運動末期、恢復期)咖啡因與安慰劑兩組之間心率變異性的差異,以相依樣本t考驗咖啡因對於血壓、警覺度 ( alertness visual analog scale, AVAS ) 與運動強度自覺程度 (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 的影響,顯著水準為p<.05。結果:運動前,咖啡因組的LF功率值 ( +121.9% ) 與LF% ( +46.1% ) 顯著增加,收縮壓 ( +7.7% ) 、舒張壓 ( +8.4% ) 以及AVAS ( +16.7%) 均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運動過程中,咖啡因組在運動初期的HF% ( +83.6% )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在運動中期的VLF功率值 ( +53.5% ) 、LF 功率值( +60% ) 以及總功率 ( +54.3% ) 顯著提高 ( p<.05 ),運動末期的LF功率值 ( +45% ) 也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恢復期的舒張壓 ( +7.1% ) 與AVAS ( +7.9% ) 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結論:單次攝取咖啡因會顯著提高休息時交感神經系統活性,使警覺度及血壓增加。在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過程中,咖啡因一樣會使交感神經活性較佔優勢。但在恢復期,咖啡因所提高的亢奮性,可能造成恢復期的各項變項恢復較慢。Item 咖啡因攝取與運動對血液氧化指標與抗氧化酶的影響(2006) 黃香萍; Hsiang-Ping Huang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為探討連續攝取咖啡因二週後,對於中高強度運動刺激造成人體血液過氧化物及抗氧化酶的影響。方法:受試者為13位健康大學男性(年齡:23 ± 0.73 yr;身高:176.5 ± 1.98 cm;體重:77.62 ± 4.21 kg;VO2max:43.39 ± 1.45 ml/kg/min)。實驗採單盲隨機交叉設計,受試者須攝取二週咖啡因 (6 mg/kg)(C期)或安慰劑(P期)。隨後以中高強度原地跑步運動 (85%VO2max) 評估運動前對氧化壓力的變化。在增補前、運動前、運動後分別採集血液樣本分析血漿乳酸濃度、硫巴比妥酸反應物質(TBARS)濃度及紅血球溶胞液的過氧化氫酶(CAT)活性、超氧化離子歧化酶(SOD)活性、麩胱甘肽過氧化酶(GSH-Px)活性。所得數據以相依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雙因子(組別 × 時間)變異數分析( ANOVA )與相依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 ANCOVA ) 檢定。結果:咖啡因可使SOD活性在運動後(28870.77 ± 6275.57 U/g Hb)顯著高於增補前(14347.69 ± 3550.27 U/g Hb) (p<.05);GSH-Px活性在運動後(1.13 ± 0.57 μmol/min/g Hb)亦顯著高於運動前(0.52 ± 0.08 μmol/min/g Hb) (p<.05);CAT活性則在運動後稍微高於運動前,惟未達統計水準。C期與P期乳酸濃度在運動後皆顯著高於運動前 ( p<.05 )。TBARS濃度在C期與P期間或同期各時間點間皆未達顯著差異(p >.05)。結論: 兩週攝取咖啡因可提升中高強度運動後抗氧化酶的能力,但無法減少因氧化壓力所引起的血液脂質過氧化物。 關鍵詞:咖啡因、運動、抗氧化酶Item 增補複方炙甘草湯對單次衰竭運動後血液脂質與氧化指標的影響(2005) 張嘉珍; Chia Chen Chang目的:探討長期增補複方炙甘草湯後進行單次高強度運動,對氧化壓力的變化與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方法:以18位健康大學男性,依VO2max高低為次序平衡之依據分為兩組:炙甘草組與安慰劑組,實驗處理為期四週。以高強度運動 ( 85%VO2max ) 評估增補後對氧化壓力的變化。在增補前、後與運動前、後分別採集血液樣本分析catalase ( CAT ) 活性、superoxide dismutase ( SOD ) 活性、malondialdehyde ( MDA ) 濃度、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LDL-C ) 濃度、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HDL-C ) 濃度與oxidiz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 oxLDL ) 濃度等生化分析。所得數據以獨立樣本 t 考驗、混合設計雙因子(組別 × 時序)變異數分析 ( ANOVA ) 與混合設計雙因子(組別 × 時序)共變數分析 ( ANCOVA ) 檢定。結果:四週增補後發現紅血球溶胞液CAT與SOD活性、血漿LDL-C與HDL-C在組間與時序的比較皆未達顯著差異。兩組受試者在運動後的血漿乳酸濃度( 7.65 ± 0.90 mM ) 顯著高於運動前 ( 1.51 ± 0.48 mM, p<.05 )。炙甘草組的血漿MDA ( 2.58 ± 0.39 mM ) 在增補四週後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 3.61 ± 0.26 mM, p<.05 )。同樣地,炙甘草組在運動後之MDA ( 1.63 ± 0.11 mM ) 也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 2.81 ± 0.33 mM, p<.05 )。炙甘草組在增補後之血漿oxLDL ( 5.62 ± 0.74 U ) 顯著低於增補前 ( 6.56 ± 0.69 U, p<.05 )。結論:持續四週增補複方炙甘草湯後,可防止從事單次高強度運動後自由基對脂質造成的損傷,有助於保護脂質,降低血漿MDA與oxLDL的濃度,但無法改變血漿HDL-C與LDL-C濃度的變化,推測可能與增補的劑量、時間長短或吸收代謝有關。本實驗推測增補複方炙甘草湯可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