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合作學習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在高中生排球學習成效之研究
    (2008) 邱稚瑋; Chiou Chih Wei
    合作學習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在高中生排球學習成效之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研 究 生 邱稚瑋 指導教授 林靜萍 中文摘要 誘發學生學習動機及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是提升學習者運動參與中不可獲缺的一環,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以合作學習觀念融入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實驗組)對高中生在排球項目的學習效果、學習動機、班級氣氛與運動比賽表現並與運動教育模式(控制組)進行比較;實驗組41名學生前四週實施合作學習教學,後六週則進行運動教育模式;控制組41名學生實施十週的運動教育模式教學。二組學生在教學前後分別施測「排球認知測驗」、「體育課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調查表」、「排球發球測驗」、運動比賽表現評量(GPAI),所得資料以相依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進行統計分析顯著水準訂在α=.05,結論如下: 一、實驗組與控制組在高中學生的排球認知表現、技能表現、班級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運動比賽表現等方面,均能有效提升學習效果。二、兩組在高中學生排球認知表現沒有差異。三、兩組在高中學生技能表現兩者沒有差異。四、實驗組與控制組對高中學生在學習動機沒有差別,但實驗組在班級氣氛構面上優於控制組。五、實驗組與控制組在運動比賽表現上,實驗組優於控制組。除合作學習之融入之外,本研究亦建議未來在運動教育模式的實施上亦可結合其他教學策略,如理解式教學等,以進一步探討其在各層面之學習效果。 關鍵詞:合作學習融入運動教育模式、排球、學習效果
  • Item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生軟式高爾夫學習效果之研究
    (2012) 韓欣諺; Han Hsin-Yen
    本研究目的主要透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TGfU)探討國中生對軟式高爾夫運動之認知與比賽表現之學習效果,並瞭解學生對軟式高爾夫學習效果的知覺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私立國中七年級學生,男生15人,女生15人,共30位學生,授課教師為一資深的體育教師,對高爾夫球類教學法具十年的豐富經驗。本研究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實施8節軟式高爾夫的課程,教學前後進行高爾夫認知測驗與比賽表現評量(GPAI),並於8節課後以半結構訪談方式分別訪談4位學生,男女生各2位,將所蒐集之質性資料進行內容分析。認知測驗與比賽表現評量以獨立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t考驗進行量化資料的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為:(一)學生的認知與比賽表現皆有顯著的進步,達顯著差異。在認知表現前測成績平均數為61.33,後測成績平均數為80.00,t值為-11.88,p<.05;在比賽表現前測成績平均數為60.88,後測成績平均數87.66,t值為-13.84,p<.05。(二)男女學生在認知與比賽表現皆有進步,但無差異。(三)訪談資料顯示學生一致認為在軟式高爾夫學習效果上有明顯的進步,學生喜歡且能認同這項屬於迷你型的高爾夫運動,同時也覺得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上體育課,對他們在軟式高爾夫學習上有很大的幫助,在認知與比賽表現上達到提升學習的效果。根據本研究發現可供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與師資培育機構培訓課程做參考。建議未來軟式高爾夫可推廣至各學習階段,並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資料庫中建立相關的教材教法。
  • Item
    社會體型焦慮對體育課游泳項目中學習效果之影響
    (2008) 蔡孟萱
    社會體型焦慮對體育課游泳項目中學習效果之影響 日期: 97年6月 研 究 生:蔡孟萱 指導教授:廖主民 協同指導教授: 闕月清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體育課游泳項目中,社會體型焦慮是否會影響學習效果。研究假設不論男生或女生皆會受到社會體型焦慮的影響,其中,女生受到社會體型焦慮的影響大於男生。首先,以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不同BMI、性別在社會體型焦慮上的差異。分析結果發現性別沒有顯著的主要效果F(1,202)=.81,BMI發現具有顯著的主要效果,F(2,202)=141.72, p<.00, SR2=.80,沒有發現顯著的性別和BMI的交互作用,F(2,202)=1.04。其次,以2(社會體型焦慮)×2(性別)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檢驗學生游泳表現的進步得分差異。分析結果發現社會體型焦慮和性別並未有顯著的交互作用F(1,204)=1.15,社會體型焦慮未發現顯著的主要效果,F(1,204)=.79,性別也未發現顯著的主要效果,F(1,204)=.21。本研究結果並未發現社會體型焦慮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似乎社會體型焦慮不會影響體育課游泳項目中的學習效果。可能在體育課的游泳教學中,允許學生在未下水前穿著衣物,或者男、女分組練習,就有助於減少社會體型焦慮的影響。未來期待更多應用社會體型焦慮探討體育教學中學習效果的相關研究,以提昇體育教學之學習效果。 關鍵詞:社會體型焦慮、游泳教學、學習效果
  • Item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巧固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2006) 呂秀美; LU Hsiu-Mei
    本研究目的是透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TGfU)探討國中學生對巧固球運動之認知、情意、技能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並深入瞭解師生對巧固球學習效果的知覺情形。研究對象為北台灣某國中九年級學生,男生19位,女生18位,共37位學生。以理解式球類教學之課程設計,實施12節巧固球教學研究,並配合巧固球認知測驗、體育課情意量表、技能測驗與比賽表現評量(GPAI)。以獨立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t考驗對量化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另以半結構性訪談蒐集質性資料,並採用持續比較法進行內容分析。經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巧固球後,研究結果為:(一)學生的認知、情意、技能、及比賽表現皆有顯著的進步,達顯著差異。(二)不同性別學生的認知、情意、技能、及比賽表現皆有進步,但沒有差異。(三)學生都認為在巧固球學習效果上有明顯的進步,皆持肯定與喜愛的態度,同時也希望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能廣泛地應用在其他運動項目的教學課程。(四)教師指出使觀念更為清楚,不僅易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及增加成就感外,並透過團隊合作提高了學習效果,同時更可肯定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值得推廣與應用。根據本研究發現可供體育老師、師資培育機構在體育教學上做參考,並建議未來可建立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相關資料庫或網站。
  • Item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2006) 王愛麟
    本研究旨在探討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中學生籃球運動之認知、技能、情意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與知覺情形,並比較男女生學習效果之差異情形。研究對臺北市某國中九年級學生共30位,其中包括男生15位、女生15位。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課程設計,實施8節課的籃球教學介入,並配合籃球認知測驗、技能測驗、體育課情意量表與比賽表現評量(GPAI)進行前測與後測。以相依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與共變數分析為量化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另外以訪談方式與學生心得進行質性資料的蒐集,採用持續比較法進行內容之分析。發現國中九年級學生經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籃球教學後,結果如下:(一)男生與女生的籃球認知表現皆有顯著進步。理解式球類教學強調個別差異與適性教學,因此不同性別學生的認知學習效果是相同的。(二)男生與女生的籃球客觀技能表現沒有顯著進步;但在主觀技能表現方面有顯著進步。男女生因身心特徵的差異,導致不同性別學生技能學習效果差異。學生在知其所學技能之目的後,能夠自己找時間練習者進步較為顯著。(三)理解式球類教學後,男生與女生的籃球情意表現皆有顯著進步。因為教學內容以遊戲比賽的方式進行,學生較有興趣也比較容易理解,因此對籃球運動產生興趣,進而會在平常時間主動吸收籃球知識與進行活動。(四)理解式球類教學後,男生與女生的籃球比賽表現皆有顯著進步。學生不斷的在各種遊戲比賽中學習做適當決定,女生雖然在技能執行部份不如男生,但在移位判斷與支援接應與男生不分軒輊,因此不同性別學生的比賽表現學習效果是相同的。本研究發現有體育教學上之參考價值。
  • Item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2007) 簡銘成; Chien Ming-Cheng
    本研究旨在探討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中學生排球運動之認知、情意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和學生知覺情形,並比較男女生學習效果之差異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縣某國中三年級學生男生20位、女生18位,共38位。本研究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課程設計,實施12節課的排球教學介入,並配合排球認知測驗、體育課情意量表與比賽表現評量(GPAI)進行前測與後測。量化資料以相依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與共變數分析為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為瞭解研究參與學生對排球運動在認知、情意與比賽表現學習效果的知覺情形,以半結構訪談方式,進行質性資料蒐集,並以內容分析法詮釋。研究結果如下:(一)理解式球類教學後,學生的排球認知表現皆有明顯進步;不同性別間的學習效果無差異。(二)學生的排球情意表現未達顯著進步;不同性別間的學習效果無顯著差異。(三)學生的比賽表現的有明顯進步;不同性別間的學習效果無顯著差異。(四)從半結構式訪談中得知,使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模式介入,學生在學習效果上有很大的進步,並增進了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態度與興趣。本研究結果可供體育老師、師資培育機構在體育教學法選擇上做參考。
  • Item
    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2007) 吳其達; Wu Chir-Dar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技能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並瞭解不同技能學生對學習效果的知覺情形。研究參與對象為體育專家教師1位及其原授課班級1班,男生12位,女生15位,合計27位學生。實施12節理解式排球教學,以排球發球技能測驗、團隊運動評量工具(TSAP),進行前後測驗。所蒐集之量化資料採獨立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t考驗與共變數分析加以處理;以半結構性訪談蒐集質性資料,採用持續比較法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在理解式球類教學後,學生對排球運動之技能表現與比賽表現有明顯的進步。(二)在理解式球類教學後,男女學生對排球運動之技能表現與比賽表現有明顯的進步。(三)在理解式球類教學後,不同性別學生對排球運動之技能表現與比賽表現沒有明顯的差異。(四)在理解式球類教學後,不同技能的高低技能學生對排球運動之技能表現與比賽表現有明顯的進步。(五)不同技能的高低技能學生在接受理解式球類教學後,對排球運動技能表現與比賽表現學習效果的知覺情形有進步的現象,亦即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能提昇不同技能的高低技能學生參與球類運動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本研究發現可供師資培育機構和體育教師在設計課程與評量方式等方面,作為體育教學方面的參考。
  • Item
    擴增實境增強互惠式體育教學對國中生籃球學習動機及動作技能之影響
    (2018) 蔡瑀琳; Tsai, Yu-Lin
    「E世代來臨,體育新思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蔚為潮流,亦是臺灣重要的教育政策。在近年來又以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AR) 做為行動學習之趨勢,廣泛的運用在各學科上,而擴增實境可產生一種逼真的體驗,不但能提升教學的效果,對於學生的學習也具吸引力,亦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的專注力和學習動機。本研究目的在了解互惠式教學的有效性是否能藉由現在行動學習的協助而予以發揮,降低限制,提升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方法: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某兩所國中各兩個班級(共四班學生)為研究參與者,兩班為對照組 (互惠式體育教學),另兩班為實驗組 (擴增實境增強互惠式體育教學)。研究進行5堂課共250分鐘(5節*50分鐘) 之互惠式籃球教學,以ARCS動機量表、動作技能評分表、平板裝置、攝影機為研究工具,並以描述統計、相依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及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顯著水準α=.05。結果:一、擴增實境增強互惠式體育教學對於國中生籃球學習動機有顯著提升,特別在專注力自信心及滿足感。二、擴增實境增強互惠式體育教學對於國中生籃球上籃之動作技能有顯著提升。三、擴增實境增強互惠式體育教學對於國中男女生無影響。建議:一、課程當中可以適度給予學生學習之相關知識與生活上之連結,使學生更能了解其學習之重要性與更能貼近其生活。二、增加及設定不同目標及挑戰。三、未來能將擴增實境應用在不同項目上。
  • Item
    模式本位體育教學對馬來西亞獨立中學初中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2018) 梁生永; Neo, Hseng-Zyung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模式本位體育教學對馬來西亞獨立中學初中學生認知、技能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並瞭解學生對學習效果的知覺情形。研究對象為一班初中二年級學生,男生34位,女生10位,共44位學生。實施10節,每節40分鐘的模式本位體育教學,以籃球認知表現、主觀與客觀投籃表現與GPAI比賽表現,進行前後測驗。所蒐集之量化資料採獨立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t考驗與共變量分析加以處理;以半結構性訪談與學生學習單蒐集質性資料,採用持續比較法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 實施模式本體育教學後,初中學生對籃球運動認知表現與主觀技能表現方面有較佳的學習效果;對體育課的客觀技能與比賽表現則沒有大幅的改變;(二) 實施模式本位體育教學後,不同性別初中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認知表現、主觀技能表現與比賽表現,並無差異情形;但在籃球運動的客觀表現則有不同的表現;(三) 實施模式本位體育教學後,不同運動技能水準初中學生自覺在籃球運動的學習上有很大的進步,同時肯定模式本位體育教學的優點,增進了他們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感。本研究發現可供體育教師、師資培育機構與其他的相關單位作為體育教學方面的參考。
  • Item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高中生合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2006) 游淑霞; Yu Shu-Hsia
    體育教學的目標在於增進學生運動參與的機會及培養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並養成終生運動的習慣,而多元化的教育改革與創新的教學方法,有助於改善教學品質與提昇學生的學習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透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TGfU)探討高中學生對合球運動之認知、技能、情意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並深入瞭解不同運動技能水準學生對合球運動學習效果之知覺差異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高中三年級學生共38位,其中包括男生18位,女生20位。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課程設計,實施五週共10節的合球教學介入,並配合合球認知測驗、技能測驗、體育課情意量表與比賽表現評量(GPAI)進行前、後測驗。以相依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與共變數分析對量化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另外以半結構訪談方式,進行質性資料的蒐集,並採用持續比較法進行內容分析。經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合球教學後,所得研究結果包括以下四點:(一)高中學生在認知表現後測成績(78.68>46.18)、整體技能表現後測成績(83.42>75.00)與比賽表現後測成績(57.56>28.89)三方面,皆達顯著差異水準;(二)男生在認知表現後測成績(80.42>47.50)與比賽表現後測成績(64.84>35.90)上,與女生的認知表現後測成績(77.13>45.00)與比賽表現後測成績(50.29>21.88),皆達顯著差異水準;(三)男生的傳球技能與比賽表現的學習明顯優於女生,但認知表現、投籃技能與情意表現的學習狀況則無顯著差異;(四)不同運動技能水準學生對認知、技能與比賽表現學習效果的知覺情形,皆有明顯的進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能促進高中生對合球運動的學習效果,也能提昇不同運動技能水準學生對合球運動學習效果的知覺。根據研究發現,建議未來可建立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相關資料庫,作為體育教師與師資培育機構在體育教學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