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2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健康與具跌倒風險高齡者執行座椅起身與坐下的動作分析(2022) 林藝庭; Lin, Yi-Ting目的:本研究的目的為比較健康與具跌倒風險高齡者執行起立和坐下動作的策略差異,以及起立與坐下動作的下肢運動學、動力學與肌肉活化特徵差異。方法:招募10名健康與10名過去一年內具跌倒經歷之男性高齡者。使用8台Vicon紅外線攝影機(200 Hz)、2塊Kistler測力板(1000 Hz)與6顆Delsys無線肌電(2000 Hz)同步收集動作的生物力學參數。參與者在高度等同小腿長、深度等同大腿長一半的木箱上,執行起立和坐下動作各3次。計算動作過程的執行時間;軀幹、髖、膝、踝關節矢狀面活動度;髖、膝關節伸直力矩峰值;質心左右及前後總晃動範圍,以及下肢6條肌肉:臀大肌、股二頭肌、股外側肌、股直肌、股內側肌、外側腓腸肌的肌肉活化。統計方法以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組別分析,以及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動作的比較(α =.05)。結果:具跌倒風險高齡者在關節活動度、下肢力矩峰值、下肢肌肉活化以及質心左右晃動範圍皆顯著與健康高齡者有差異,並且起立和坐下動作在執行時間和上述參數皆有顯著差異。結論: 具跌倒風險高齡者在起立和坐下時,額狀面會有更多晃動,並採用屈曲更多軀幹、髖、膝關節,肌肉活化更高或週邊肌肉協同完成,以補償下肢力矩不足和身體的晃動。另外,起立和坐下不完全為單純相反方向的運動。Item 國小男童立定跳遠之生物力學分析(2009) 張武進; Wu-Chin Chang目的:探討國小高年級男童之「高表現立定跳遠組」與「一般表現立定跳遠組」其立定跳遠各分期動作表現之運動學及動力學參數是否有差異,探究影響立定跳遠動作表現的因素為何。方法:以16名國小五年級男童為施測對象,分為「高表現立定跳遠組」8名及「一般表現立定跳遠組」8名共兩組。並以Vicon Motion Capture System MX-13+高速影像擷取攝影機(250Hz)及Kistler三維測力板(1250Hz),蒐集立定跳遠動作過程中的運動學及動力學參數。所得結果採用無母數統計方法之曼-惠特尼U考驗(Mann - Whitney U test),進行「高表現組」與「一般表現組」兩組立定跳遠動作各項參數的差異檢定。結果:一、立定跳遠跳躍距離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5)。二、下蹲擺臂期之重心高度變化量兩組有顯著差異(p<.05)。三、蹬伸起跳期與飛行著地期之重心水平位移變化量兩組有顯著差異(p<.05)。四、起跳瞬間重心水平速度與移動合速度兩組有顯著差異(p<.05)。五、蹬伸起跳期之重心、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及膝關節最大合速度兩組有顯著差異(p<.05)。六、蹬伸起跳期之水平衝量兩組有顯著差異(p<.05)。Item 臺灣甲組羽球選手正拍與反拍撲球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2007) 潘光敏; Kuang-Ming Pan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比較八位大專男子甲組羽球選手的正拍與反拍網前撲球動作在運動學上的差異。利用Vicon動作系統擷取受試者的生物力學參數,透過SPSS 12.0版統計套裝軟體的魏可遜(Wilcoxon)配對符號等級檢定之無母數統計分析,進行正、反拍撲球動作的差異檢定,顯著水準定為α=.05。其結果發現:羽球正、反拍撲球擊球後羽球飛行的平均速度、飛行平均角度、擊球點垂直高度及動作時間皆沒有顯著差異。在擊球瞬間,反拍撲球的擊球點至重心之前後水平距離較正拍撲球大。擊球過程,正拍撲球的重心左右水平位移大於反拍撲球動作;而擊球時正拍撲球的重心左右水平速度顯著大於反拍撲球動作。擊球瞬間,持拍手上肢關節角度,正拍撲球的肩關節伸展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正拍撲球的肩關節外展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正拍撲球的腕關節內收角度明顯大於反拍撲球,可見選手在完成正拍撲球時要將上臂伸展得較多才能完成。從右上肢的關節角速度可以發現,正拍撲球主要是利用肩關節旋轉的作用,而反拍撲球則是運用腕關節的作用,以反拍撲球的擊球動作較符合動力鏈的理論。因此正、反拍的撲球動作,雖然在擊球的效果非常接近,但擊球所運用的策略並不相同。 關鍵詞:生物力學、羽球、正拍、反拍、撲球Item 大專與高中男子短距離選手起跑之生力學分析(2007) 陳淑英; Shu-Yin Chen本研究應用生物力學原理,探討大專與高中男子短距離選手起跑及起跑後第一步、第二步相關參數之差異,藉由研究所得提供教練及運動員作為訓練參考。本研究受試者為高中與大專男子選手各五名,平均身高為173.6±2.7及174.2±3.2公分,體重為61.4±4.4及67.6±3.2公斤、年齡為15.8±1.1及21.4±0.9歲。本實驗方法使用一台Redlake高速數位攝影機、一組單向測力計以及Kwon3D軟體, 採用獨立樣本t考驗及皮爾遜績差相關進行分析,以SPSS12.0 統計軟體計算,顯著水準訂為α= .05。本研究結論有以下三點。 (一) 本實驗研究發現高中選手在預備姿勢之軀幹角度、起跑重心水平位移皆大於大專選手;而大專選手起跑反應時間快於高中選手,預備姿式前後髖關節、第二步重心垂直位移、第一步、第二步著地重心垂直速度、第二步著地重心高度,均大於高中選手。 (二) 動力學部分:大專選手的前腳最大反作用力大於高中選手,高中選手之後腳總衝量(倍體重)大於大專選手,兩組前腳最大反作用力皆大於後腳之最大反作用力。 (三) 起跑重心水平速度、起跑重心垂直速度與起跑重心合速度與前後髖關節、前後膝關節、軀幹角度、前後腳最大反作用力及前腳總衝量皆未達顯著相關。重心水水平速度與後腳總衝量之倍體重成顯著相關(r=.66)。 關鍵詞:短距離、起跑、3D攝影分析、生物力學Item 男子百公尺起跑與一百一十公尺跨欄起跑之生物力學分析(2007) 吳佳穎; Wu, Chia-Ying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大專男子優秀一百一十公尺跨欄選手六位與一百公尺選手五位共十一位選手(身高177.27±4公分,體重為68.46±1.5公斤及年齡21.82±1.5歲),從起跑預備動作、起跑推蹬階段與起跑後第一、二、三步著地為止之生物力學變數上的差異。實驗儀器為一台Redlake(250HZ)高速數位攝影機、安裝於起跑架上之測力計一組來蒐集選手的運動學與動力學資料。運動學參數使用Dempster 的人體肢段參數將人體分成14個肢段19個關節點,以Kwon3D動作分析系統計算二度空間的運動學數據。統計方法是採用獨立樣本無母數Mann-Whitney U test進行考驗,顯著水準訂為α= .05。所獲得結果如下: 一、欄架組反應時間為0.2±0.04秒、前腳推蹬起跑架時間為0.34±0.03秒、後腳為0.18±0.05秒;百公尺組反應時間為0.19±0.03秒、前腳推蹬時間為0.29±0.004秒、後腳為0.15±0.01秒,百公尺選手前腳推蹬時間顯著比百十高欄組要快。 二、欄架組起跑推蹬至第一、二、三步著地重心高度變化皆愈來愈高跨欄組重心高度顯著高於百公尺組。 三、百公尺組重心水平速度高於跨欄組,重心垂直與水平位移則跨欄組高於百公尺組;在步幅部份,起跑第一、二、三步步幅,跨欄組也大於百公尺組。 四、本研究中起跑推蹬最大反作用力與世界級優秀選手明顯不同,由此看 出國內大專短距離選手在後腳推蹬力量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Item 籃球不同距離跳投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2005) 許立德; LI-TE HSU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四種不同距離 ( 2.25m, 4.25m, 6.25m, 8.25m ) 籃球跳投動作運動學和動力學參數上的差異。研究方法是使用二部Redlake高速攝影機(125Hz)及一塊Kistler 9287型測力板(1250Hz)收集大學體育系學生與乙組籃球隊選手在四種距離投籃的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資料;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四種距離間力學參數上的差異,並以皮爾遜積差相關檢定相關的顯著性。結果發現:(一)出手速度、上肢關節出手瞬間角速度與最大角速度以及出手瞬間重心速度隨投籃距離增加而增加;(二)出手角度、出手瞬間軀幹傾斜角度及出手點至籃框的水平距離隨投籃距離增加而減小;(三)出手時機隨著投籃距離增加而提早;(四)離地前水平合衝量、水平正向衝量以及最大水平地面反作用力隨投籃距離增加而增加,水平反向衝量則是逐漸減少。由此可知,在不同距離投籃者的投籃特徵皆不相同,且影響命中率的因素也不盡相同。短距離投籃時,投籃者垂直起跳,以高拋射角將球投出;中距離投籃(罰球線),投籃者著重以較小的力量跳躍,維持身體穩定的方式進行投籃;遠距離投籃(三分線),投籃者改以向前跳躍的方式,並利用重心速度來增加出手速度;而超長距離投籃時,投籃者除了有遠距離投籃的特徵外,在出手瞬間還有身體前傾的現象。因此未來教練指導學生投籃時,應瞭解不同距離投籃的動作特徵,並在教學上有所調整,較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Item 武術「發勁」與「化勁」技術機轉之生物力學評估(2010/08-2011/07) 張家豪; 黃長福背景:「引進落空合即出」記載於拳論,其意為當對方攻來時,利用牽引轉化等化勁的 方式,讓對方的勁力不能攻到己身,並利用對方本身的衝力讓對方失去平衡,進而被我 掌握而加以發勁反擊。本計畫預計以三年時間探討整個結合化、發勁之「引進落空合即 出」技術,藉由動作與肌肉收縮機轉的模式,期能在教學傳承上給予助益。目的:第一 年探討武術中「發勁」動作的肌肉活化機轉,對照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建立出發勁動 作的常模;第二年對武術中防守走化之「化勁」動作進行運動學、動力學與肌電圖分析, 並建立動作常模;第三年探討化勁後發勁—即拳論中『引進落空合即出』的連貫動作, 結合人體運動學參數、地面反作用力與肌電圖的分析,建立動作常模。方法:第一年將 採用Vicon 三維動作分析系統、Kistler 測力板以及Noraxon 肌電圖儀同步收集12 位熟 悉「發勁」技術的武術學習者,對目標物發勁時的運動學、動力學與肌電訊號資料;第 二年亦將採用Vicon 三維動作分析系統、Kistler 測力板以及Noraxon 肌電圖儀同步收 集12 位熟悉「化勁」技術的武術學習者,將對方推力化解時的運動學、動力學與肌電 訊號資料;第三年將採用Vicon 三維動作分析系統、Kistler 測力板以及Noraxon 肌電 圖儀同步收集12 位熟悉「引進落空合即出」技術的武術學習者,將對方推力化解後同 時發勁將對方推出的運動學、動力學與肌電訊號資料。資料將利用弗里曼二因子等級變 異數分析法、卡方檢定進行統計分析,顯著水準定為α=.05。Item 不同人體肢段參數之動態性重心誤差研究(1998/08-1999/07) 黃長福; 劉宇Item 亞運武術競賽項目騰空飛腳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1996/08-1997/07) 黃長福; 陳錦龍Item 肢段間互動動力學探討多關節打擊動作之研究(I)(1999/08-2000/07) 黃長福; 劉宇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