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五千公尺跑步成績與有氧及肌肉適能的相關研究
    (2005) 盧思穎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與5000公尺跑步成績有關的變項。受試者為23位受過良好耐力訓練的健康男性,平均年齡20.43±1.47歲,身高173.2±4.73公分,體重66.34±7.00公斤。所有受試者都必需接受三次實驗室測量,分別為最大攝氧量跑步測試、跑步經濟性測試與及肌力、爆發力測試。在最大攝氧量跑步測試中,測量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VO2max)、最大攝氧跑步速度(νVO2max)、換氣閾值(Ventilation Threshold, VT),在間隔一天的休息之後,再以三種運動速度(8、9、10 mph)測出跑步經濟性(Running Economy, RE)。接著,利用Cybex 6000等速肌力測試機,以每秒60與180度的角速度,測出受試者的肌力與爆發力。最後測試受試者5000公尺的表現,並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各個生理變項與5000公尺跑步成績的相關程度,再以多元逐步迴歸法,建立5000公尺跑步成績之迴歸方程式。結果發現,5000公尺表現與有氧能力指標VO2max、νVO2max與VT有顯著的相關(r=-.414、-.783、-.619),而三種速度之RE與5000公尺成績表現並無顯著相關(r=.084、.073、.305),但當RE以%VO2max的方式呈現後,便達顯著相關(r=.610、.651、.717)。肌肉適能方面,絕對爆發力、相對肌力以及相對爆發力與5000公尺跑步成績都有顯著相關(r=-.486、-.597、-.559),而5000公尺成績表現的預測公式為Y=-75.57νVO2max(mph)+6.652% VO2maxRE10+1477;SEE=54.78 sec。因此,雖然有氧適能對5000公尺跑步表現影響較大,但有氧適能仍會被肌肉適能所影響,故運動員在訓練之時,應針對兩種能力加強,才能有最佳的成績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