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4

本系教育目標:培育區域研究及其應用能力之跨領域人才。

    東亞學系隸屬於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院,系所位於臺北市和平東路校本部誠大樓九樓。自100學年度起由「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及「國際漢學研究所」整合為「東亞學系」,招收「漢學與文化組」、「政治與經濟組」兩組之大學部及碩士班學生。104學年度政治學研究所整合至本系,並自106學年度起,開始招收博士班,東亞學系之學制達到大學部、碩士班與博士班的完整規模。

  107學年度起,為進一步培育跨領域之專業人才,特別是聚焦於東北亞、中國、東南亞及其周邊等區域,東亞學系改採不分組招生,強調多學科的交融,並以文化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為主軸。大學部的教學定位在人文社會領域的通才養成,授予文學士(Bachelor of Arts, B.A.)學位。碩士班培育具獨立研究及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授予社會科學碩士(Master of Social Science , M.S.S.)學位。博士班以高階人文社會研究為主,授予社會科學博士(Ph.D.)。

  系上目前聘有19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有9位、副教授9位、助理教授1位。專長領域涵蓋東亞漢學、歷史、文學、文化研究、國際關係、政治學、兩岸研究、金融與經濟學等,可提供不同學制學生知識養成與生涯發展之需。

 

本系特色

「東亞學系」為國內唯一具有大、碩、博完整學制的東亞研究相關學系,並為跨領域、整合性專業人才的教學研究單位,提供有志於東亞區域研究之學子系統性的學術訓練。赴外研習及深造亦可與歐美、日韓、東南亞多所設有「東亞研究」等名校接軌。

【學術研究】

    本系專任師資學經歷優,研究能量豐富且具學術聲望,研究範圍涵蓋東亞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研究等相關領域,並主持多件科技部及相關產學合作等研究計畫,研究成果豐碩可觀,具國內一流之水準。

【系所國際化程度】

    本系教師背景多元,另聘有日籍與韓籍的外籍教師,提供學生完整教育內容,同時積極鼓勵大、碩班學生赴東亞或歐美國家交換,以開拓國際視野。本系境外生比例高,同儕之間可相互學習跨文化之差異。


課程特色

 本系的教育目標為培育區域研究及應用之跨領域人才,課程涵蓋「文化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兩大領域,各學制課程特色如下:

【學士班】

    本系學士班旨在培養人文社會領域之通才,以跨地域、多學科為目標,課程兼具「文化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兩大領域,亦設有日韓語課程,並援引臺師大東南亞各語系課程之資源,提供學生跨文化的認識,以及東亞區域的基本知識能力及視野,課程包括東亞文化概論、東亞文化遺產、東亞漢學概論、東亞區域研究理論與實務、東亞各國文化政策、東亞政經模擬實務等。

【碩士班】

    本系碩士班旨在培養獨立思考與獨立研究之人才。研究領域與師資陣容多元豐富,課程兼具「文化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兩大領域,在現今的區域研究項目愈趨多元,以及社會上逐漸重視具備跨領域人才的情況下,不論學生的研究興趣為東亞文化與思想、文化創意與應用、東亞政經與兩岸關係、全球化與治理等,修課選擇皆具有廣度與深度。

【博士班】

     本系博士班旨在培養高階之學術研究人才。扣合核心領域課程,強化跨領域研究素質,提供區域研究的紮實訓練。以文化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二大重點領域,發展東亞研究與教學特色。課程內容設計方面,強調東亞視野、在地實踐、跨域整合及批判思考四大目標,培育具有理論與實踐、全球在地化的高階學術人才。

 

升學就業

升學

 報考本系或校內外文史哲相關研究所,政治、外交、公共事務、國家發展、大陸研究所等

 

就業

1. 東亞漢學、文化應用、政經議題、區域發展等相關研究單位或智庫,從事學術研究人員。

2. 外交、文化、政經、僑務、國家發展等公部門,從事行政或公務人員。

3. 擔任具備專業知識的記者、編輯、旅遊從業人員、行銷、企劃、企業管理人才。

4. 從事翻譯工作,日、韓、英或歐語類外交翻譯專業人才。

5.文化產業等相關創意產業、服務業之專業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6
  • Item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對產業結構之影響
    (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2013-01-01) 蔡昌言; 董建明; 林昌平; 黃義銓
  • Item
    日本勞動派遣社會政策之探討
    (中華民國社會政策學會, 2012-12-01) 黃義銓; 蔡昌言; 林昌平
    本文從勞動派遣事業的角度,探討日本政府以勞動派遣的社會政策來促進勞動市場彈性化,卻造成派遣勞工處於不安定僱用和勞動條件低下之要因。研究結果顯示,勞動派遣政策的規制緩和以促進勞動派遣事業的興起,使得勞動派遣業界競爭趨於激烈,造成勞動派遣事業將其壓力轉嫁給派遣勞工。首先,勞動派遣事業配合短期勞動派遣契約,與派遣勞工簽訂定期勞動契約,該勞動派遣事業的角色,將對派遣勞工的僱用安定形成明顯的負面影響。其次,不管派遣費用增減,勞動派遣事業決定服務費以及派遣勞工薪資的角色,將對派遣勞工的薪資穩定增加有明顯的負面影響。本研究的發現,可為台灣及日本的勞動派遣社會政策發展提供參考與反思。
  • Item
    The Impact of China's Labor Contract Law on Firm Performan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aiwanese Investment in China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2010-12-01) 蔡昌言; 田正利
    This study extends research on issues relating to China’s Labor Contract Law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legislation and Taiwanese investments in China, interacting with any industry effect. It also examines how Taiwanese firms’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China is associated with their performance. Models, based mainly on eclectic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are employed to test hypotheses using panel data from 1,015 Taiwanese investments in China over twentyfive quarter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adoption ofChina’s Labor Contract Law and Taiwanese firms’ dependence on China are not always associated with firm performance, and industry factors can,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moderate the impact of the Law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provide business practitioners with evidence as to whether a new law (in this case, the Labor Contract Lawof China) can have an impact on a firm and how much the industry effect matters.
  • Item
    臺商投資中國大陸之政治經濟分析
    (智勝文化, 2011-01-01) 蔡昌言
  • Item
    全球化下勞動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
    (2010/8/1-2012/7/31) 蔡昌言
    本研究以日本的政治經濟體制為研究對象,探討在發展型國家轉型過程中, 對於勞動力市場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因此一轉變所造成的衝擊為何。在研究設計 上,為了能夠更加釐清日本在1990 年代之後,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出現什麼樣的 轉變,這個轉變又如何對勞動者產生影響,本研究計畫擬以企業對於勞動力的需 求、企業在政治過程的參與為依變項,而經濟全球化、亞洲金融風暴與日本國內 政治、社會的因素為自變項,藉以分析日本在亞洲金融風暴前後的國內與國際因 素,對於日本的勞動力市場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更進一步地來說,這樣的影響 對於日本的經濟發展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緣此,本研究計畫乃意欲理解1990 年代之後,日本政府遭遇到政治、經濟與社會層面上的轉變,國家要如何回應全 球經濟再重組所帶給勞動力市場的影響與衝擊?同時要如何滿足並符合民主化 過程對勞資關係的要求?
  • Item
    日本勞動派遣社會政策之探討
    (中華民國社會政策學會, 2012-12-01) 黃義銓; 蔡昌言; 林昌平
    本文從勞動派遣事業的角度,探討日本政府以勞動派遣的社會政策來促進勞動市場彈性化,卻造成派遣勞工處於不安定僱用和勞動條件低下之要因。研究結果顯示,勞動派遣政策的規制緩和以促進勞動派遣事業的興起,使得勞動派遣業界競爭趨於激烈,造成勞動派遣事業將其壓力轉嫁給派遣勞工。首先,勞動派遣事業配合短期勞動派遣契約,與派遣勞工簽訂定期勞動契約,該勞動派遣事業的角色,將對派遣勞工的僱用安定形成明顯的負面影響。其次,不管派遣費用增減,勞動派遣事業決定服務費以及派遣勞工薪資的角色,將對派遣勞工的薪資穩定增加有明顯的負面影響。本研究的發現,可為台灣及日本的勞動派遣社會政策發展提供參考與反思。
  • Item
    民主鞏固因素之影響性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2011-12-01) 蔡昌言
    本文透過評估群眾對民主鞏固概念的認知程度,探討臺灣與東亞民主國家其人民如何形塑民主鞏固的價值體系,並比較各國之間的差異性,同時討論影響臺灣民主體制評價較低的主要原因為何。本文以影響因素的不一致性,來解釋臺灣民主評價指標表現不佳的情況,並進行臺灣與其他東亞國家的比較,針對影響臺灣民主鞏固的政治與經濟因素作用是否與其他東亞國家有所不同進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運用分量迴歸分析各國政體表現對民主鞏固評價的影響性,是否隨民主鞏固程度而有所改變,進而分析影響臺灣與東亞各國民主評價的主要因素為經濟表現亦或是政治表現。 實證結果顯示,臺灣民眾於政體表現對民主鞏固的影響性與東亞其他國家人民並不相同。臺灣民眾主觀經濟評價對民主鞏固指標的影響存在不一致性,主要表現在最低與最高民主評價指標不具顯著影響性。相反地,日本與泰國民眾於政府表現評價的影響性,似較主觀經濟表現評價的影響性更為重要。最後對於南韓、蒙古與菲律賓等國家的民主鞏固指標而言,則不存在影響因素的不一致性。
  • Item
    公民與民主鞏固
    (2011/11/30-2013/10/31) 蔡昌言
    本子研究計畫將比較分析公民的價值觀與其對民主鞏固的影響,並進而探討在民主化過程當中,除主要經濟與政治發展因素之外,不同時期的價值觀發展趨勢,是否會影響其民主鞏固的形成。 爰此,本子研究計畫將分析「世界價值觀資料庫」與「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資料庫」的資料,探討不同國家其人民之價值觀如何影響民主鞏固。計畫全程將分為三年:首先,第一年的研究計畫以台灣政治社會為分析主體,透過世界價值觀資料庫與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資料庫的運用,探討台灣民眾各項價值觀的形成與改變,是否對於台灣整體社會民主鞏固的發展有所影響。第二年將探討台灣與東亞各國在政治文化、民主制度發展與民主鞏固的變遷上,是否有顯著具體的變化,並且檢驗台灣與東亞民眾之基本價值觀,如何影響其政治態度以及對民主鞏固的看法。第二年以後所使用的資料,不僅包括過去已釋出之世界價值觀與亞洲民主動態調查的資料,更將新增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資料庫擬於2012年上半年最新釋出的資料。最後,第三年將分析台灣與世界其他民主國家的經驗,探索政治文化、人民價值觀以及民主鞏固程度,如何與其他政治、社會、經濟因素產生作用並形成異同,進而將台灣經驗與世界各國做對話與比較,以達成詮釋台灣社會發展經驗之特色、建構本土社會科學理論、挑戰西方既有理論、以及解決本土社會問題的目的。
  • Item
    中國、香港與臺灣勞工人權之政治經濟分析
    (臺灣民主基金會, 2008-02-01) 蔡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