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教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5年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成立博士班,致力於培育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師資及研究人才。2006年成立「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華外語國際生,致力於培養具有流利華語文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2006年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班,復於2012年與「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整併成立碩士班,招收本國籍學生及僑生,致力於培養全方位的華語文應用人才,以及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研究人才。2012年「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合併為具博士班、碩士班與學士班學制之「華語文教學系」。2017年「應用華語文學系」與「華語文教學系」進一步整併。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包含兩個學士班組(「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碩士班、博士班、以及數個學程與專班(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兒童雙語教育學分學程、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宗旨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特色與願景

        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與臺師大歷史悠久的國語教學中心及僑生先修部構成中華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規模最大最完備、且學理與實務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師資包含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心理、認知科學、教育科技、華人文學與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學生涵蓋本地生、僑生、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具多元背景。師生共構成一個真正生態多樣的學習環境。未來「華語文教學系」將積極與本校翻譯、國際人力資源與管理相關系所合作,強化學生跨語言跨文化素養與行政管理的能力。「華語文教學系」也將強化與國外學校合作,發展符合當代學習趨勢、有實證依據的華語教學方法,建立有特色的華語教學與僑教品牌。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40
  • Item
    雙字複合詞中的同根詞詞類探討與教學應用---以日語為母語之漢語學習者為例
    (2006) 蔡如佩
    在漢語中,詞彙是組成句子的重要成分,所以假如學習者想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意義,就必須瞭解詞彙的詞類、用法等,並且知曉最常出現的詞彙及其與同根詞的區分,才能較正確快速地掌握用法。漢語詞彙有兼類的現象,而一個詞彙的主要詞類為何?其出現的頻率又有多高?漢語的構詞特性是同一核心字可出現在許多雙字複合詞中,而由核心字延伸出來的詞彙又有多少?同根詞族中哪些詞彙是學生迫切需要而教師須盡快教學的?這些都是詞彙教學的重大議題,也是本文的研究問題。 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是前言,敘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假設和術語釋義。第二章是文獻探討,包括漢日同形詞、詞類、構詞等相關的研究文獻。第三章利用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配合詞頻表,挑選出36個同根詞並設計問卷,最後再整理研究對象華語教師10人及日籍學生30人所填寫之問卷結果。第四章針對問卷結果,對比了36個同根詞在師、生和語料庫之間的差異,並依照「詞類組成(form class)」的表格來分析其詞類,得出判斷詞類的原則。第五章為華語教學應用,整合語料庫、教材、HSK 詞彙大綱和詞頻表,篩選重要的教學詞彙並排列教學順序,再提出詞彙教學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流程。第六章為結語。
  • Item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兩所華語教學單位之比較分析
    (2005) 葉淑涵
    摘要 華語教學在海峽兩岸,由於社會語言環境的差異,在教學與學習方 面,都有不同的面貌。因此,本論文以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和台灣 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為個案研究的對象,旨在對海峽兩岸的華語教學 現況做深入且有系統的介紹,藉由真實呈現兩所華語教學單位在各方面的 不同點,透過比對兩岸在華語教學上各個方面的異同,來發現當今台灣的 華語教學環境的優缺點,提出建言使台灣能夠建構出更完善的華語教育環 境。 第一章、緒論。敘明本論文研究背景(動機、問題與目的)、研究方 法與名詞定義。 第二章、文獻探討。首先說明學校行政的定義與組織,再談華語師資 培訓原則與方法,兼及近代語言教學法的探討,最後陳述華語文教材的編 寫原理和教材分級的參考標準。 第三章、兩教學單位之差異。依照海峽兩岸的地域畫分,呈現兩華語 教學單位在政策、行政、教師、教材、教學法、測驗、硬體設備、對外交 流、出版品等各方面的不同點。 第四章、從各層面探討影響華語教學之原因。本章分為四部分,首先 分析討論對於留學生所做的問卷調查,再呈現對於先後留學過海峽兩岸的 留學生做的深入訪談結果,兼及對海峽兩岸華語教師的訪談結果,最後則 陳述對國語中心主任的訪談結果。 第五章、結論。綜結本論文研究成果並提供後續研究之建議。
  • Item
    越南大學中文系「漢字課程」設計
    (2005) 蔡心交
    本論文屬於「行動研究」類型,先分析跟漢字教學相關的文獻和教材, 再調查越南大學中文系的實際教學情況,最後發展出一套能夠提高學生的漢 字學習效果之課程。在內容分析方面,本論文取樣分析漢語專業本科生的課 程大綱、漢字常用字表、漢字練習課本、漢字教學工具書,找出學生必要學 習的漢字量和漢字理論知識以及如何培養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同時為實際 調查步驟打下科學基礎。 實際調查是為了了解對越南大學中文系的總體狀況,包括中文系的數 量、老師和學生的數量、教學目標、課程的安排、教材的使用;訪談中文老 師的意見;發問卷調查學生的漢字學習情形;分析總結各系所在漢字教學方 面的不足之處,於是提出解決方式。總之,本論文要解決以下六個問題: (一)Why:為何要加強漢字教學?加強以後將有何幫助? (二)Who:越南學生學習漢語時有哪些難點?需要幫助的是哪些學生? (三)Where:哪些學校容許加強漢字教學部分?他們的設備條件是否齊全? (四)When:大學第幾學期適合加強漢字教學部分? (五)What:學生需要學哪些漢字?需要具備哪些關於漢字的知識? (六)How:通過哪些方式來加強漢字教學?是否必要獨立開課?若是要開 課,課程和教材問題要如何解決?
  • Item
    也的語義語用分析與教學語法
    (2004) 簡秀芬
    日常生活裡大家經常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使用「也」,對於母語使用者來說,即使是無意識地使用,其使用的規律還是有跡可尋,但這樣的規律對學習漢語的學生而言卻不容易掌握。為了讓兩者達到平衡,我們希望透過對「也」的分析,使母語使用者和漢語學習者都能輕鬆掌握「也」的規律。 從語料分析發現,大家平常所使用的「也」可歸納出三個語義,本文先從訊息角度看第一類的「也」;其次以Brown&Levinson’s Face Threat Assumptions(1978) 理論架構分析「也」的語氣用法,我們發現「也」的語氣用法並不只是「委婉」,它在人際互動過程中還具有維持或提升溝通雙方「面子」的機制;最後分析複句裡的「也」,發現其具有語用角度的連接功能,此外,從事件已然/未然的角度也幫助我們解開第三類「也」大多與否定句共現的謎。 本文另一部份著重在教學面,以鄧守信(近期發表的多篇論文)提出的教學語法為基礎架構,分為「也」的內部系統及外部系統進行教學探討;內部系統是指三個義項的「也」進行排序,外部系統則是「還」與「也」的比較,分析方法是從語法規則、語義規則和語用規則三方面計算其複雜度並加以排列;同時,我們也建立新的語用判斷標準,將語用規則分為三個等級:個人、團體及社會,困難度依次遞增。此論文的完成,希望華語教材編寫者參考,以使華語教材更符合「等級施教」的精神。
  • Item
    華語文自學網站設計初探
    (2003) 高林澄江
    有效學習端賴學習者之主動性。尤以現今教育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為培養學習者的 「自主性」,引領其從事「自我導向學習」便益形重要。又,現今海外華語學習人口激增 ,其學習背景與需求異質性高,尤以中高級的專業學習需求孔急,提供多元學習機會與管 道便有其迫切性。此外,網路科技得以讓散佈海外的學習者彈性使用網上華文課程或資源 網站學習,並接觸華語真實語境。然而,一般華文網上課程無法備辦所有學習需求,且現 有華文資源網站多半為資源之連結,缺乏如何使用網上學習資源與利用真實材料學習華語 之指引。 語言自學中心為一個協助自主式語言學習而設、整合各項學習要素支援學習者自主的學習 環境。為備辦不同的學習需求,亦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指引與選擇機會,讓學習者決定學習 目標、內容、方法、場所、時間、評鑑方式等事項。藉由此種自我導向語言學習模式,培 養學習者對自身學習負責任之自主能力。 本研究目的在於將語言自學中心網路化,藉由現今網路科技與豐富的網路資源,設計華語 文自學網站,作為物理實體SAC之延伸。藉此整合各項網路學習資源、營造支援學習者從事 自我導向學習之環境。並以中高級海外成人華語學習者為例,以期能夠作為當前海外中高 級學習者需求之解決之道。 由於語言自學網站網路化涉及網路之特性與本質,本文除關注於語言自學網站設計面外, 亦增添其理論層面及定位之考量。本研究經由語言自學網站相關理論背景文獻與現有語言 自學網站實例之探討,將現有語言自學網站加以歸類,並歸納其實際作法、要素,以提出 設計模式及其設計原則。而後,以提供給母語為英語的華語文自學網站之新聞閱讀主題部 分作為範例,解說華文自學網站具體的內容。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以期提供 後進於往後設計時之參考。
  • Item
    日本華僑學校之研究
    (2003) 張澤崇
    從語言學習、確立認同感之角度來看,對華僑、華人而言,華僑學 校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機關。但是,目前華僑學校在日本法律上之認定衍 生出各種問題。為了克服其局面、為了把第三代或第四代華僑華人子弟 吸引回華僑學校來,而復興全盛時代的華僑學校,最重要的是首先好好 掌握華僑學校的現況。 因此本論文將主要探討日本五所華僑學校目前的真實面貌,進而導 出現有的問題。本研究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夠找出各華僑學校面臨的問 題,以及最佳之解決方案。具體而言,此次研究更期許經由一連串的調 查,能解答以下之疑惑,或能更進一步的了解實際問題癥結所在。 1、華僑學校的歷史演變及概況。 2、各華僑學校的教學現況 3、日本的教育法規所給予的影響 以下為本文之主要內容。 第一章研究背景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三章日本教育概況 第四章日本華僑學校之概況 首先探討華僑學校之目的以及其特徵,第二論述日本華僑學 校之發展歷史 第五章個案介紹 介紹五所華僑學校之概況、沿革、學生數、教師數及教學課 程等。 第六章在日本華僑學校的教學現況 壹、各華僑學校教育課程與日本文部省學習指導要領中教育 課程之比較 貳、所有課程的使用課本之比較 參、所有課程的媒介語之比較 肆、各個學校在中文教學上的比較 第七章日本教育政策對華僑學校之影響 首先分析在日本的華僑學校在法律上的位置,第二分析日本 的教育法規對華僑學校學生的升學之影響,再分析日本的教 育法規對華僑學校行政方面之影響。 第八章結論
  • Item
    以偏誤分析為主的華語語音教學網站設計─ 以撮口呼之發音教學為例 ─
    (2003) 宋時黃
    本論文研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是實驗語音學,另外一個是電腦輔助教學部分。 實驗語音學研究目的如下:第一,以中文為第二語言的韓國學生之語音認知過程及其偏誤現象,第二,韓國學生學習中文時發音難點及找出學習者發音難易度之順序,第三,按照難易度之順序設計適合韓國學生之中文語音學習網站。 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學習者利用母語再詮釋。韓國學生學習中文時也是一樣,常常利用韓文再詮釋而造成偏誤的情形非常普遍。本論文先研究偏誤現象之後再利用中介語理論設計實驗語音學方法。一共有七個步驟:首先參考相關文獻找出偏誤現象做出百字表;第二個步驟,請6位韓國學生唸百字表錄音後做為語料;第三個步驟,請7位以漢語為母語者聽語料,再記下6位韓國學生所發的音,筆者再找出錯誤最多的發音;第四個步驟,利用CSL(computerized speech lab) 實驗語音學儀器分析,以找出導致偏誤的聲學因素;第五個步驟,按照漢語單音節的音素即聲母、韻母和聲調排出難易度順序之等級;第六個步驟,請6位韓國學生聽中國播音員唸百字表的音,然後記下發音,排出聽力難易度等級。依照上述實驗結果,選擇韓國學生語音難點之一的[y],設計出一個語音教學網站,提供師生及同儕互動的學習環境。 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下,學習網站上設計了7個活動坊,包括:學習目標、準備活動、學習活動、練習活動、同儕活動、學習評估和自我評估。
  • Item
    外籍兒童中文閱讀理解策略之行動研究
    (2003) 謝瑜苓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以韓裔為例之在台外籍兒童於閱讀中文時,如何運用較成熟的自我監控策略及策略教學上的教學介入跨越閱讀的「解碼」層次,提升到「推論理解」及「監控理解」的層次;並能加以整合、澄清及擴充所閱讀的訊息,進而透過自我發問(self-questioning)、摘錄重點(summarizing)之書寫方式以及高層次問題測驗表現出整體成就。進一步了解兒童在閱讀策略的運用上,除了兒童本身語文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及語文表現能力等問題之外,探討學習材料、家長督導及教學的介入能否提升兒童閱讀策略運用的效果?最終目的期以行動策略教學活動協助受試兒童建構高層次閱讀理解策略與獨立運用模式。 本研究共分為兩階段進行,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分別是以韓裔兒童為主的實驗組及以本地兒童為主的對照組。研究步驟第一階段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針對兩組受試者進行閱讀理解前測及樣本背景資料、閱讀理解策略使用情況之問卷調查。第二部分運用有聲思考及晤談兩種檢驗方法,針對實驗組檢測受試者於閱讀時,閱讀者之自我覺知以及實際閱讀情境下線上思考所呈現的策略差異。階段二針對前一階段所得結果,設計閱讀理解策略實驗課程,以實驗組學生為對象進行策略教學之實際操作,階段二最後步驟,透過測驗評鑑,查核受試實驗組學生是否因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兩階段之研究結果如下: 1 受試者自認為閱讀時通常以詞彙為閱讀單位,於實際閱讀情境當中卻是以字為閱讀單位。 2 有較多受試者自認為閱讀時經常會由上下文猜文義,於實際閱讀情境中大多數會以跳過去的方式解決閱讀所遇到的困難。 3 受試者自認為閱讀時較少尋找文章內容段落間的關鍵字詞,於真實閱讀情境中卻有大多數人都先尋找關鍵字詞,尤其是閱讀高難度文章時尋找關鍵字詞的情形更是普遍。 4 受試者自認為閱讀時不會自問自答,於真實閱讀情境中卻發現閱讀者不斷形成問題問自己。 5.運用後設認知之閱讀理解策略上,兩組同學均有大多數的人經常使用「預測內文」與「澄清疑慮」做為閱讀理解策略,且兩組人數差異極小。 6.兩組受試者均認為「標點符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的影響勝於注音符號及有無插圖的影響。實驗組有大多數人認為文章中有無注音符號並不會影響閱讀理解,對照組則有比實驗組多的人認為有無注音符號會影響閱讀理解。 7.實驗組於真實閱讀情境中,閱讀高難度的文章所運用最多次閱讀策略依次是:識字、重讀、預測內文與聯想。閱讀低難度文章時使用次數最多的閱讀裡策略依次為:預測內文、識字、聯想、心像、段落大意摘要。 8.實驗組閱讀低難度文章時,相較於高難度文章的閱讀,重讀與識字策略的使用次數減少,預測內文、聯想、心像與段落大意摘要使用次數增加。其中,「識字」使用次數降低的比率最高,使用次數增加比率最高的為「預測內文」。 9.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的差異幅度明顯縮小,亦即透過策略教學實驗組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明顯提升,其中理解項目實驗組後測成績超過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