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教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5年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成立博士班,致力於培育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師資及研究人才。2006年成立「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華外語國際生,致力於培養具有流利華語文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2006年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班,復於2012年與「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整併成立碩士班,招收本國籍學生及僑生,致力於培養全方位的華語文應用人才,以及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研究人才。2012年「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合併為具博士班、碩士班與學士班學制之「華語文教學系」。2017年「應用華語文學系」與「華語文教學系」進一步整併。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包含兩個學士班組(「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碩士班、博士班、以及數個學程與專班(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兒童雙語教育學分學程、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宗旨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特色與願景

        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與臺師大歷史悠久的國語教學中心及僑生先修部構成中華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規模最大最完備、且學理與實務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師資包含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心理、認知科學、教育科技、華人文學與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學生涵蓋本地生、僑生、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具多元背景。師生共構成一個真正生態多樣的學習環境。未來「華語文教學系」將積極與本校翻譯、國際人力資源與管理相關系所合作,強化學生跨語言跨文化素養與行政管理的能力。「華語文教學系」也將強化與國外學校合作,發展符合當代學習趨勢、有實證依據的華語教學方法,建立有特色的華語教學與僑教品牌。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現代漢語「到」之教學語法
    (2007) 邊琯植; Byun, Kwan-Sik
    現代漢語「到」之教學語法初探 ─ 以韓籍學生為列 ─ 現代漢語「到」字是表達「終點」(goal)時所經常使用的詞素(morpheme),本文將現代漢語「到」依據詞類分成「動詞」、「介詞」與「動助詞」等三類。 動詞「到」屬於不及物變化動詞,它在句子裡擔任主要動詞時支配「受事」(patient)名詞,並且還可以帶表示「終點」(goal)的名詞。動詞「到」表示擔任「客體」的受事名詞會與擔任「地標」的終點名詞接觸(contact)。 關於介詞「到」的詞類劃分問題,有許多學者早就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了。「到」也不是例外,語言學家還在爭論有關「到」的詞性劃分問題。主要爭論內容是「NP1+到+NP2(goal)+VP」與「NP1+V+到+NP2(goal)」句式結構中的「到」是否介詞。本文以介詞的句法特點為標準,將「NP1+到+NP2(goal)+VP」與「NP1+V+到+NP2(goal)」句式結構中的「到」歸納為介詞,介詞「到」在句中擔任引介終點格的任務,介詞「到」不但可以引介空間終點以及時間終點,還可以引介心理或抽象的終點。 過去許多研究者將動詞後置的「到」視為補語,本文將動詞後置的「到」分成介詞與動助詞。所謂的動助詞指的是動詞之後的詞,表示動作勢力對客體所產生的影響。身為動助詞的詞義因逐漸虛化而脫離實詞義,仍保留的部分語義,即說明該動作勢力所產生的作用或狀態。動助詞「到」位於動詞後面表示動作完結。此外,與目標動作動詞連用,還可以表示動作達成目標。與受詞動作動詞連用之後,可以表示偶然性以及被動。 接著,透過漢韓對比分來預測和解釋現代漢語「到」對韓籍學生可能產生的困難。最後,藉由本文現代漢語「到」的語義和結構分析內容、漢韓對比分析結果提出「到」的教學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