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八週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對男運動員心肺與肌肉適能之影響
    (2016) 陳昀宗; Chen, Yun-Tsung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探討8週、每週3天的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對運動員心肺與肌肉適能的影響。方法:招募20名男性運動員,依據最大攝氧量配對分組到:(1) 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組 (RT-BFR, n=10)、(2) 跑步訓練組 (RT, n=10)。兩組皆以50%HRR的相對速度,進行3分鐘跑步訓練、5組、組間休息1分鐘,但RT-BFR額外進行大腿加壓,加壓程度為手臂收縮血壓x 1.3倍。所有受試者在8週訓練前、後與2週停止訓練後,評估最大攝氧量、運動力竭時間,膝屈肌與膝伸肌等速肌力與肌耐力表現。另外,第1週第1次與第8週最後1次訓練的訓練前、訓練後15分鐘與24小時,採血分析血液生化指標 (睪固酮與皮質醇)。統計方法,8週跑步訓練效果,採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保留效果,以2週停止訓練改變量 (Δ%),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血液生化指標以二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1) 8週訓練效果;RT-BFR的最大攝氧量顯著高於RT (67.41 vs. 59.54 ml/kg/min, p< .05)。RT-BFR的運動力竭時間高於RT (16.4 vs. 15.0分鐘, p < .05)。RT-BFR的膝伸肌等速肌力 (60º/s, 2.61 vs. 2.39 Nm/kg; 180º/s, 1.88 vs. 1.67 Nm/kg) 與肌耐力表現,皆與RT達顯著差異 (p < .05)。但是兩組之間的膝屈肌等速肌力、肌耐力、膝屈肌與膝伸肌最大力矩比值 (H/Q ratio)、疲勞指標與血液生化指標,皆無顯著差異 (p > .05)。(2) 保留效果;RT-BFR與RT的2週停止訓練改變量,在最大攝氧量、運動力竭時間、膝伸肌與膝屈肌等速肌力、肌耐力、H/Q ratio與疲勞指標,皆無顯著差異 (p > .05)。但RT-BFR的H/Q ratio從0.75下降至0.69,減少訓練帶來的腿後肌保護效果。結論:8週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提升最大攝氧量 (5.1%)、運動力竭時間 (6.6%)、膝伸肌等速肌力 (15.9~17.4%) 與肌耐力 (9.5%) 表現,並維持良好的下肢肌力平衡 (H/Q ratio, 0.60~0.75)。即使2週停止訓練,仍能保持較佳的心肺與肌肉適能狀態。建議未來可應用在長跑與鐵人三項等運動員訓練上,以增加其訓練多元性,並促進競技運動表現。
  • Item
    不同握法對拔河運動最大拉力及持續拉力之比較研究
    (2005) 陳志忠; Chen Chih-chung
    摘 要 目前國內拔河隊所使用的握繩法有歐式握法與日式握法,本研究目的在比較歐式握法與日式握法,在個人及團體的最大拉力及持續拉力時間之差異。以獲全國冠軍之國中女子拔河隊選手9名(平均年齡14.4±0.88歲,平均身高160.4±4.47公分,平均體重52.2±4.23公斤)為受測對象,分別以歐式及日式兩種握法在中姿勢與低姿勢測量個人、團體狀態下拉力的表現。使用拔河訓練機模擬進攻與防守狀態,以電子拉力計及攝影機擷取拉力值,最後以Microsoft Excel 2000及SPSS 12.0加以統計分析。所得結果經相依樣本t檢定分析、探討比較後得到以下結果:在拔河進攻拉力方面,以個人中姿勢、低姿勢以及團體隊型實驗結果,歐式握法的最大拉力、平均拉力以及拉力效率均顯著優於日式握法(p<.05)。在拔河防守持續拉力時間方面,歐式握法在個人及團體隊型表現均顯著優於日式握法(p<.05)。因此,本研究結論為歐式握法與日式握法在最大拉力與持續拉力時間的表現,歐式握法顯著優於日式握法。建議國中女子組拔河選手在訓練或比賽時採歐式握法。